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黃宗羲博學多才,他的的一生有哪些傑出成就?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19)88

黃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餘姚人,字太衝,一字德冰,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藍水漁人、魚澄洞主、雙瀑院長、古藏室史臣等,學者稱“梨洲先生”。明遺民。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曆算學家、教育家。“東林七君子”之一黃尊素長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宗羲與顧炎武、王夫之、唐甄並稱“明末清初四大啟蒙思想家”,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家”,與陝西李顒、直隸容城孫奇逢並稱“海內三大鴻儒”,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黃宗羲博學多才,他的的一生有哪些傑出成就?

主要成就

政治思想

黃宗羲多才博學,於經史百家及天文、算術、樂律以及釋、道無不研究。尤其在史學上成就很大,而在哲學和政治思想方麵,更是一位從“民本”的立場來抨擊君主專製製度者,堪稱是中國思想啟蒙之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訪錄》一書中。

限製君權

《明夷待訪錄》一書計十三篇,該書通過抨擊“家天下”的專製君主製度,向世人傳遞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這在當時黑暗無比社會環境下是極其難能可貴的。《原君》是《明夷待訪錄》的首篇。

黃宗羲在開篇就闡述人類設立君主的本來目的,他說設立君主的本來目的是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釋其害”,也就是說,產生君主,是要君主負擔起抑私利、興公利的責任。對於君主,他的義務是首要的,權力是從屬於義務之後為履行其義務服務的。君主隻是天下的公仆而已,“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然而,後來的君主卻“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益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並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均見《原君》)。對君主“家天下”的行為從根本上否定了其合法性。

黃宗羲認為要限製君主的權力,首先得明辨君臣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則設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從本質上來說:“臣之與君,名異而實同”,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因此,君主就不應該高高在上,處處獨尊的地位。就應該盡自己應盡的責任,即為天下興利除害。否則就該遜位讓賢,而不應“鰓鰓然唯恐後之有天下者不出於其子孫”。至於為臣者,應該明確自己是君之師友,而不是其仆妾,“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如果認為臣是為君而設的,隻“以君一身一姓起見”,“視天下人民為人君囊中之私物”,自己的職責隻在於給君主當好看家狗,而置“斯民之水火”於不顧,那麼,這樣的人即使“能輔君而興,從君而亡,其於臣道固未嚐不背也”,但同樣是不值得肯定的。因為“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這就是黃宗羲的君臣觀。它對傳統的“君為臣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綱常,無疑是一個有力的衝擊。

設立丞相

黃宗羲提出的限製君權的另一主張就是設立丞相。他認為:“有明之無善政,自皇帝罷丞相始也。”這是因為:之一,“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彼此是平等的。“秦漢以後廢而不講。然丞相進,天子禦座,在輿為下”,還多少保持著主客的關係。現在罷除了宰相,就再沒有人能與天子匹敵了。這樣,天子就更加高高在上,更加奴視臣僚,更加專斷獨行,為所欲為。第二,按照封建宗法製度的規定,天子傳子,但“天子之子不皆賢”;在這種情況下,幸賴宰相傳賢而不傳子,“足相補救”。可是在罷除宰相之後,“天子之子一不賢,更無與為賢者矣”。這樣,勢必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第三,廢除宰相後設立的內閣大學士,其職責隻是備顧問以及根據皇帝的意旨批答章奏,內閣沒有僚屬,沒有力事機構,其事權很輕,根本不能與昔日的宰相相提並論,內閣既無實權,而天子又不能或不願處理政事,於是就依靠一群凶殘的宮奴來進行統治,這就出現了明代為害至深且巨的宦官專權。

黃宗羲提出設宰相一人,參加政事若幹人,每日與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與天子共同議政。章奏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盡,則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禦前,轉發閣中票擬”;閣中又繳之禦前而後下該衙門如故事往返,使大權自宮奴出也。”此外,宰相設政事堂,下分若幹房,分管天下庶務;“凡事無不得達”。設立宰相,是一種限製君權過分膨脹的有效措施。但它並不是責任內閣製。因為皇帝仍然大權在握,仍然是名符其實的元首。

黃宗羲博學多才,他的的一生有哪些傑出成就?

民本思想

黃宗羲的新民本思想集中體現於其順治十年(1653年)寫下的《留書》和康熙二年(1663年)在《留書》基礎上擴充而成的《明夷待訪錄》。 黃宗羲新民本思想的理論結構主要由五個部分構成:

一是政治模式。他在《留書・封建》篇指出,自秦以來中國政治“有亂無治”弊病的根源在於秦“廢封建之罪”,進而以“托古改製”的方式主張效法古代“封邦建國”的諸侯自治製度,退而求其次,則應效仿唐初設置“方鎮”以屏藩中央的製度。這實際上是一種製衡中央集權的地方自治設想。在《明夷待訪錄》中,黃宗羲破天荒之一次提出了“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思想命題。他所謂的“天下”指的就是人民(萬民)。這個命題可以概括為“君為民害”論。進而,他又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思想命題,確認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君是由民請出來辦事、為民服務的客人,這可以概括為“民主君客”論。黃宗羲還提出了“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的思想主張,實際上是堅持君臣共治天下的治權平等思想。這一政治模式顯然已經包含了反對君主專製、主張“民主”、“民權”的思想內容,因而具有樸素的民主性。

二是法製模式。黃宗羲以“托古改製”筆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評三代以下之“法”為帝王“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主張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並提出了“有治法而後有治人”的思想命題。這些思想主張,已經明確地包含了天下是人民之天下、應由人民共同治理的民治思想,包含了以萬民之公法治理天下的法治思想。

三是經濟模式。他對不斷加重農民負擔、造成“積累莫返之害”的曆代封建王朝的賦稅製度進行了深刻批判,並提出了一係列有利於發展商品經濟和工商業的思想主張,如“工商皆本”的政策主張,“廢金銀”而“通錢鈔”的幣製改革主張,“均田”、“齊稅”而又不排斥富民占田的“井田製”構想。這些主張雖不免有空想成分,但在客觀上順應了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產生和發展的曆史要求,因而具有啟蒙意義。

四是教育模式。黃宗羲特別重視學校的作用,把學校的功能定位為指導政治、引導輿論的場所,提出“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公其非是於學校”的政治主張,實際上提出了“以學術指導政治”的啟蒙思想;黃宗羲還力主改革以科舉取士的教育製度,提出了培養、選拔人才應堅持“寬於取而嚴於用”的原則,以及不拘一格選人才的“取士八法”。

五是哲學思維模式。他既繼承又超越了前輩王陽明的“心學”思想與乃師劉宗周的“誠意慎獨”之學,將王陽明的“致良知”說解釋為“‘致’字就是‘行’字”的“行良知”說,將劉宗周立足於至善之“意”的“改過”說發展為基於“工夫”實踐的“力行”哲學,提出了“心無本體,工夫所至即其本體”和“必以力行為工夫”的重要哲學命題,還提出了“一本萬殊”與“會眾合一”辯證統一的認識 *** 論。這為糾正當時流行的空虛學風、倡導社會變革提供了新思維。

哲學思想

哲學上反對宋學中“理在氣先”的理論,認為“理”並不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而是“氣”的運動規律,認為“氣質人心是渾然流行之體,公共之物也”。具有唯物論的特色。“盈天地皆心也”的觀點又有唯心論的傾向。這與黃宗羲服役陽明學,深受其影響有關。黃認為王學中“致良知”的“致”,就是“行”,兩者別無二致。

教育思想

黃宗羲並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黃宗羲在他的名著《明夷待訪錄》中專門列出《學校》一章。他認為學校中也要析講時事時政,要明是非之理,也要對 *** 行為有所監督。認為學校的領導(“學官”)需要有較大的權力。學校也應廣開言路,成為輿論場所。這種學校議政,參與是非判斷,言論倡民主的觀點在當時非常新穎。

設立學校使學校成為輿論、議政的場所,是黃宗羲限製君權的又一措施。黃宗羲認為,設立學校,不是為了養士,更不是為了科舉,而是“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而後設學校之意始備”。具體而言,就是一方麵要形成良好的風尚,“使朝廷之上,閭閻之細,漸摩濡染,莫不有詩書寬之氣”,另一方麵,則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設法左右政局。隻有這樣,才能使“盜賊奸邪,懾心於正氣霜雪之下,君安而國可保也。”黃宗羲還指出,太學的祭酒,應擇當世大儒充當,其地位應與宰相相等,每年的初一,天子與宰相、六卿、諫議等都得前往太學。”祭酒南麵講學,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無諱。郡縣的學官,也由名儒主之。每月的初一、十五,大會一邑之縉紳、士子;郡縣官亦須前往聽學官講學,而且執弟子之禮。黃宗羲的這一設想,雖然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然而卻是難能可貴的。應該講,後來有人提出來的君主立憲方案,在黃宗羲這裏已經有了最初的萌芽。

黃宗羲反對單一的科舉取士,主張使用多種渠道錄取人才,以製度防止高官子弟憑借長輩權勢在錄取過程中以不正當的方式勝過平民。擴大了錄取對象,包括小吏,會絕學(包括曆算、樂律、測望、占候、火器、水利等等)的人,上書言事者等等。

黃宗羲並認為“學貴履踐,經世致用”,這種理論實踐並重的教育學習觀點與他深受陽明學中“知行合一,知行並進”密不可分。黃宗羲在今浙江寧波、紹興等地辦學講學,培養了很多學生。著名弟子有萬斯同、萬斯大、全祖望、章學誠、邵晉涵、仇兆鼇等。

黃宗羲博學多才,他的的一生有哪些傑出成就?

賦稅思想

黃宗羲對經濟的觀點由現代學者秦暉總結,曆史上的稅費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稅費改革後,由於當時社會政治環境的局限性,農民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後又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黃宗羲稱之為“積累莫返之害”,稱為“黃宗羲定律”。

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曾提到這一定律。此後被引申到描述工業社會企業稅費負擔中去,如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劉禹喬、查穎等將黃宗羲定律初步引入到民營企業的稅費負擔研究中。

黃宗羲反對日益苛重的賦稅征收。他說“吾見天下之田賦日增,而後之為民者日困於前,”指出江南的田賦特重,有些田畝將一年的產量“盡輸於官,然且不足。”他分析了使人民苦於“暴稅”的三害“有積累莫返之害”,指稅製每經過一次改革,都導致賦稅的進一步加重;“所稅非所出之害”,指田賦征銀,銀非農業生產之所出,納稅者因折銀而加重負擔;“田土無等第之害”,指不分土地的肥瘠程度按一個標準征稅,造成負擔不均。黃宗羲提出的賦稅主張是,之一,“重定天下之賦”,定稅的標準應“以下下為則”;第二,征收田賦“必任土所宣,出百穀者賦百穀,出桑麻者賦布帛,以至雜物皆賦其所出”,生產什麼繳納什麼,不強求一致;第三,重新丈量土地,按土質優劣計算畝積,分別以240、360、480、600和720步作為五畝,即把土地分為五等,據等征稅,消除因土地質量不同而帶來的賦稅負擔不均的問題。

黃宗羲認為,要使民富,還必須“崇本抑末”。所謂“崇本”,即“使小民吉凶,一循於禮;所謂“抑末”,即凡為佛、為巫、為優倡以及奇技淫巧等不切於民用而貨者,應“一概痛絕之”。他說:“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聖王之欲來,商又使其願出於途者,蓋皆本也”。“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對傳統的“重本抑末”的大膽否定。

天文曆算

黃宗羲精通天文曆算和數學。他用推算日食的 *** 和閻若璩等人考證古文《尚書》是係古人偽作,給當時思想界帶來很大震動。黃宗羲通過對照《國語》,認為古文《尚書·湯誥》是後人“誤襲周製以為《湯誥》”。並得結論“今因推日食於昭十七年六月”(魯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可見《夏書》本文不同孔書、左氏而非偽也,則不能不致疑於古文矣”。西人FredEspenak的數據表明黃宗羲的推算完全正確。沈括之說, [8] 世後沒人懷疑。黃宗羲作《春秋日食曆》,對此觀點進行進行了分析和修正。

黃宗羲用西漢三統曆推算出魯莊公十八年二月是否有閏,並用授時曆並參考西方曆法,說明了比月頻食是不可能發生的。黃宗羲發現《春秋》中記載的兩次比月食都是“前食而後不食”,並論證了《春秋》中魯襄公二十四年有關月食的記錄是錯誤的,而魯莊公十八年三月日食記錄是可靠。

黃宗羲用曆算的 *** 對武王伐紂的確切年代進行了探討,寫有《曆代甲子考》。他重新推算了孔子的確切生辰日期,並論證了周正建子和周曆改月。

黃宗羲參考西方天文學中本均輪的理論(托勒密的理論)考察了中國“日高於月”的說法。

數學地理

黃宗羲在有限性、無限性的觀念認識上亦有所建樹。他在數學上糾正了朱熹《壺說書》中的相關錯誤。分析了明朝流行的算盤和《數術記遺》中記載的計算器的區別。他對鄉射侯製進行了詳細數學分析。

黃宗羲亦對中國和西方數學進行了平行比較,但由於時代的局限性,他認為西方數學中的一些概念 *** 不過是對中國古代算術的竊取和修改。

黃宗羲詳細刊校了《水經注》,批駁了“分野說”。

黃宗羲博學多才,他的的一生有哪些傑出成就?

文學曆史

黃宗羲主張文學應當反映現實社會,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這具有現實主義的特點。不滿明代文學的刻意摹擬,摘抄剽竊之風。黃宗羲詳細注解了蔡元定樂律學,糾正了朱熹注《孟子》中的相關樂律錯誤。

作為浙江史學的開創者,黃宗羲主要在三個方麵對浙東史學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經世致用是儒家的一個根本看法。做為一個儒者,黃宗羲無論是研究經學,還是史學,都主張一個“經世致用”。在他看來,史書所載絕非僅是史料一堆,而是蘊含著“經世之業”的闡述,“夫二十一史所載,凡經世之業,無不備矣”(《補曆代史表序》)。

所以,研究曆史既是為了總結曆史發展的經驗,更是為現實社會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曆史借鑒。基於這種治學目的,黃宗羲在史學研究上主張“寓褒貶於史”,他認為史必須揚善懲惡。如果善惡不分,忠奸不辯,甚至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史書的作用之一,即必得發揮其特有的揚善懲惡功能。

黃宗羲對明史的研究就其著述成果而言,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所撰的《弘光實錄鈔》四卷、《行朝錄》三卷;二是搜集史料選編的、卷帙浩繁的《明史案》二百四十二卷,《明文案》二百十七卷,及增益《明文案》而成的四百八十卷的《明文海》。

在明史的研究中,黃宗羲形成了他的史學研究 *** 論。主要有三個方麵:首先,黃宗羲十分注重史料的搜集。而且,他的史料概念十分寬闊,不僅包括曆史人物、事件、典章法令等,也包括建置沿革、山川變異,甚至是鄉邦文獻所記的亭台樓閣也作為史料予以考證、保存。其次,黃宗羲在史學研究中還十分注重真實性。對所得史料總要廣證博考、去偽存真,才加引用,並力求客觀地作出合乎曆史真實麵目的論述。即使對自己昔日積累的史料,也決不輕率運用,同樣要予以核實,以確保其無誤。再者,黃宗羲十分注重史學主體即史學家在治史中的作用。表現為這樣幾個方麵:一是要求史學主體通過自己的思維運作確保史學研究的客觀性,以真實地揭示曆史的本來麵目;二是史學主體在史學研究中應當有自己的是非觀,不僅要“寓褒貶於史”,還得對曆史事件作出中肯的評價;三是要求史學主體以飽含自身情感的筆寫出曆史的過程。

黃宗羲的《明儒學案》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哲學史專著。它開創了中國編寫學術思想史的先河,標誌著中國學術史體裁的主要形式——學案體臻於完善和成熟。黃宗羲的《明儒學案》以及其後開始草創、並由後人和學生共同合作完成的《宋元學案》這兩部著作在中國史學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開創了中國史學上的新體裁,即“學案體”。學案體以學派分類的方式介紹一定時代的學術史,這種體裁被清人取用,成為編寫中國古代學術史的主要方式。全書共立案十九個六十二卷,計敘述學者二百餘人。

從所列的人物看,除劉基、李贄、何心隱外,《明儒學案》基本上把所有明代重要思想家都包羅進去了;從學派上看,既敘述了以王陽明為代表的心學各派,又敘述了以吳與弼、胡居仁、婁諒為代表的程朱理學各派;從哲學性質看,既敘述了吳與弼、王陽明等唯心主義思想家,也敘述了羅欽順、王廷相等唯物主義思想家。是中國之一部係統的內容豐富的哲學史專著。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1505/181.html

“黃宗羲博學多才,他的的一生有哪些傑出成就?” 的相關文章

曆史上同治皇帝是怎麼死的?早逝的原因是什麼

曆史上同治皇帝是怎麼死的?早逝的原因是什麼

作為鹹豐唯一的兒子,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是幸運的,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翻閱清朝史書不難發現,清朝曆代皇帝的子嗣數量呈現出一種逐漸下降的趨勢。與康熙、乾隆動輒十幾個皇子相比,身處清朝中後期的鹹豐僅與當時還是嬪妃的慈禧太後隻有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繼承皇位的同...

霍光為何沒有選擇自己稱帝?原因是什麼?

霍光為何沒有選擇自己稱帝?原因是什麼?

霍光,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西漢權臣。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劉病已無疑算得上是西漢最成功的皇帝之一。他年少當皇帝,身後又無權無勢。朝中大臣霍光強勢無比,剛廢了一個皇帝劉賀,把他扶起來。雖然霍光把他扶起來,但是對他充滿了一萬分的警惕。他要做得不好,霍光隨時...

漢末時期何進為何會死於宦官之手?

漢末時期何進為何會死於宦官之手?

何進是東漢靈帝時外戚,官至大將軍。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帶來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發生東漢的“十常侍之亂”,打破了東漢局勢的平衡,從那以後,由董卓與地方勢力之間的武裝對抗,將東漢帝國推入軍閥割據時代,統一的中央政權徹底垮塌,東漢名存實亡。那麼,身為大將軍的何進,又是何太後的至親,十常侍為何敢殺何進呢?究...

得到漢宣帝信用的蕭望之,為什麼在漢元帝登基後自殺?

得到漢宣帝信用的蕭望之,為什麼在漢元帝登基後自殺?

蕭望之(約前114年~前47年),字長倩,蕭何七世孫,西漢時期官員,曆任大鴻臚、太子太傅等官。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漢昭帝時期,昭帝年幼,霍光當政,當時漢朝所有的軍政大事,以及選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決定。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叫蕭望之的普通儒生,因為長史丙吉的推薦,...

顧承:三國時期東吳名臣,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顧承:三國時期東吳名臣,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

顧承,字子直,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東吳名臣。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出身江東吳郡四大姓之一吳郡顧氏。嘉禾年間,與其舅陸瑁一起被禮請至建業做官。吳大帝孫權授予騎都尉。後來任吳郡西部都尉,和諸葛恪一起平定山越。芍陂戰役後,被授予奮威將軍,兼任京下督。幾年之後,和哥哥顧譚、張休...

謝裒:東晉時期大臣,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謝裒:東晉時期大臣,他擔任過哪些職位?

謝裒(282年~347年),本名謝魮,字幼儒,陳郡陽夏縣人,東晉時期大臣,散騎常侍謝衡的兒子,太保謝安的父親。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出身陳郡謝氏,才兼文武。永嘉年間,起家琅琊王(司馬睿)掾、丞相參軍。晉元帝即位,授丹陽郡尉。永昌元年(322年),授太常卿。永和三年(347...

李世民和朱棣都造反上位 兩人榮譽為何完全不同

李世民和朱棣都造反上位 兩人榮譽為何完全不同

還不知道:都是造反登上的皇位,為什麼李世民被視為明君,朱棣卻毀譽參半?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說,李世民壓根不叫篡位,隻不過是爭搶大小王而已。除此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很多史學家都會忽略,最重要的一點導致朱棣和李世民兩個人的口碑名聲不一樣,兩個人在...

天京事變楊秀清掌握大權 韋昌輝是怎麼輕易解決楊秀清的

天京事變楊秀清掌握大權 韋昌輝是怎麼輕易解決楊秀清的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天京事變中大權在握的楊秀清,為何被韋昌輝輕易屠戮,兩萬人慘死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眾所周知,天京事變的爆發使得太平天國運動走向衰落,為何會爆發這次內訌事件?這次事件的經過是怎麼樣的?特別是東王楊秀清當時掌管軍政大權,為何被韋昌輝輕易屠戮全家和部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