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東漢名將竇憲:漢朝最尷尬的權臣,被一篇文章絆倒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9-15)2

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竇憲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舊大將軍位在三公下,置官屬依太尉。憲威權震朝庭,公卿希旨,奏憲位次太傅下,三公上。”――《後漢書·竇憲傳》

這是史書中對於東漢權臣竇憲擅專的記載,可以看出此時的大將軍竇憲,在朝堂之上呼風喚雨非人臣之所及。而竇憲作為大將軍,本該位列三公之下,然獨掌兵權對三公頤指氣使,由是竇太後臨朝之故。

背靠內宮,手握重兵又身居高位,隨時都可以篡漢自立的竇憲,卻在陰溝裏翻了船,使整個竇氏集團都被連根拔起。

所謂君以此始必以此終,竇家借後宮之力而崛起,又使竇憲等朝中權臣作威作福,勢必要從外朝與內宮一道走向覆滅。而竇氏集團的覆滅過程中,丁鴻的一篇文章居功至偉。

世人常言文以載道,竇憲哪知道文也能殺人!那麼這個用一篇文章將竇氏集團絆倒,讓竇憲幹吃啞巴虧的丁鴻,之前裝瘋賣傻過的小侯爺,又是何許人也?他一篇論文的背後又隱藏著些什麼呢?從其經曆之中,便能分析一二。

東漢名將竇憲:漢朝最尷尬的權臣,被一篇文章絆倒

一、為兄弟可雲遊四方,為故友能裝瘋賣傻

首先是出身與眾不同,丁鴻出身侯門,其父隨光武帝南征北戰,受封陵陽候。漢王朝的侯爵非同尋常,無功者不授,可見丁鴻其父之戰功,然將領征戰四方的條件,莫過於拋妻棄子。丁鴻與其弟丁盛自小便被父親丟在家中,二人相依為命有著莫名的感情,其父封侯之後丁鴻是為嫡長子,按禮製當襲爵。

然丁鴻疼愛弟弟丁盛已舊,二人又是打小相依為命,身為兄長的丁鴻習慣性把所有好的都留給他。丁父死後,丁鴻上書朝廷自願讓出祿位給予丁盛,卻沒有得到回複。下定決心的丁鴻隨即休書一封贈予丁盛,說自己生患重病不能襲封,準備出去求醫問道治疾病,反正你就好好當侯爺別找我了,我死了永歸溝壑倒也十分自在。

原文:生不供養,死不飯唅,皇天先祖,並不祐助,身被大病,不任茅士。前上疾狀,願辭爵仲公,章寢不報,迫且當襲封。謹自放棄,逐求良醫。如遂不瘳,永歸溝壑。

――《東觀漢記·丁鴻傳》

當時陵陽人知曉小侯爺出走,為的是將榮華富貴都留給自己的弟弟,多稱頌丁鴻大義。背負著大義的名聲,丁鴻輾轉從封地來到東海,碰到了當年一同拜大儒桓榮為師的鮑駿,他鄉遇故知豈不美哉!然此刻灰頭土臉的丁鴻卻不想與他相認,便裝瘋賣傻起來假裝不認識鮑駿。本是舊時好友,此刻丁鴻卻假裝不認識,這種情況在當時儒學盛行、同門情深的時代很罕見。但丁鴻不認自有其道理,主要有三點原因。

東漢名將竇憲:漢朝最尷尬的權臣,被一篇文章絆倒

之一曰名,丁鴻是為儒生,即便是自小顛沛流離也深受儒家經典熏陶,對於個人之名分尤為看重,可以為之赴湯蹈火。如後世多有儒生以清流自居、以忠臣自號,都為名耳!後世皇帝也多有“彼賣直取名耳”之論斷。

第二曰義,“舍生取義”在古代社會,尤其是這些正直的儒生心中,是為至高榮耀。而對於此時的丁鴻來說,自己顛沛流離數載,現如今灰頭土臉儼然一副叫花子打扮,怎敢與之相認,給摯友徒增麻煩,此不義之舉斷然難為丁鴻所容。

第三曰利,丁鴻辭去祿位而離家出走,在朝廷眼裏著實可恨。這種情況無疑於在挑戰朝廷權威,將皇帝賜予的侯爵私相授受!是對嫡長子繼承製、封建禮製的公然挑釁。好友鮑駿,此刻已經入仕,如果兩人此刻出現牽連,將會遷怒於鮑駿對他不利!

由此也可以看出丁鴻為人,可謂素有大節。作為丁鴻的故友,鮑駿自然明白他裝瘋賣傻是為了維護他的名聲,也是為了自己的仕途著想。但故友情深,鮑駿怎麼會為此,而配合丁鴻假裝不認識呢?更何況在鮑駿看來,丁鴻出走不僅僅是自己的義氣之舉,背後隱藏的是他丁鴻對國家的不忠,對恩師教誨的不尊!

鮑駿大義,攔住他教育了一番,稱他是以“家事廢國事”,以一己之私罔顧天下。丁鴻聞言慚愧不已,隨即就國襲封,開門教授學生。同時,他還留心朝廷大事。至此,那個瘋瘋癲癲的小侯爺銷聲匿跡於江湖,而政壇上絆倒竇氏集團的儲備軍卻悄然就位。

東漢名將竇憲:漢朝最尷尬的權臣,被一篇文章絆倒

二、白虎觀禦前論經,丁鴻名揚天下

東漢王朝的曆史上,雖政治情況不容樂觀,但文化發展卻是極其迅速,甚至於達到了兩漢王朝的小繁榮階段。漢肅宗便是助力文化發展的一代賢君,肅宗尤愛經學,同時鼓勵儒家各派發展。

其時最為著名的,當屬“白虎觀論經”事件。建初四年封侍中丁鴻為魯陽鄉候不久,肅宗召集丁鴻、廣平王劉羨、樓望、成封等等一批官員儒生齊集白虎觀,讓諸儒生“論定《五經》同異,”這便是東漢王朝的白虎門 *** 。該 *** 由皇帝漢肅宗親自主持,以五官中郎將為主考官出題“問難”(即古時策論),由侍中淳於恭奏報皇帝,此級別不可謂不大。

此次論經,當世名儒雲集白虎門,可謂高手如雲。但論經之時,就諸儒的解難之論而言,眾人皆不如丁鴻,丁鴻以才高八鬥、通曉經書、論難清晰明了而著名,諸人感歎殿中之一非丁鴻莫屬,皇帝賜錢二十萬以獎之。隨後丁鴻名揚天下,前來投奔求學者數以千計。

史料記載:鴻以才高,論難最明,諸儒稱之,帝數嗟美焉。數受賞賜,擢徙校書,遂代成封為少府。門下由是益盛,遠方至者數千人。

――《後漢書·卷三十七》

由此,丁鴻在東漢王朝的朝堂之上占據了一席之地。加之其門生故吏數千,又有名聲遠播,故而屬當時朝堂之上舉足輕重之大儒。漢和帝即位拜為太常,後官拜司徒位列三公,其時便是竇太後臨朝,竇憲當權把大將軍置於三公之上的時期。而這位大儒,也已經逐步投入到了絆倒竇氏集團的戰鬥之中。

三、天降日食,行於文中,論大將軍之過

東漢時期是中國曆史上罕有的日食期,自光武帝即位以來,便多有日食發生。按照封建迷信的說法,日主君象,日晦暗則君威不振,有權臣臨君之意。所以劉秀一朝十分重視讖術,同時劉秀緊攥皇權不容侵犯。而漢和帝年間,便再次出現了日食之象。

和帝少年即位,恰逢竇太後與竇憲臨朝弄權,故而契合了封建迷信之君弱臣強的說法,朝中一片議論之聲。作為朝堂上的文人代表,又是位列三公的大司徒,丁鴻此時定然要上疏言事。至此,絆倒竇氏集團的一篇論文,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永元四年,丁鴻就述日食為名,批大將軍竇憲為實,上書皇帝從日食突發講起,引經據典盡言大將軍竇憲之過。

十日後,漢和帝以鴻為太尉,兼任衛尉屯兵南北二宮,斬殺竇憲爪牙同時收繳大將軍印授。風光一時的大將軍竇憲瞬間被剝的幹幹淨淨,他也由此成為了曆史上最尷尬的權臣。

如果說僅是因為丁鴻的一篇論文,漢和帝才處置竇憲,的確很不現實。然丁鴻之論卻為早就準備誅滅竇氏集團的漢和帝提供了神學理由,同時讓漢和帝下定了最終的決心。漢和帝少年即位,自即位以來便受到竇太後和竇憲兩方麵的壓力,皇權實際上被竇氏集團所左右。

四、和帝早欲除竇憲而後快,丁鴻鴻運當頭

權臣當道之世,但凡有朝臣上書言事觸及權臣,頃刻之間便會粉身碎骨,在封建王朝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前有趙高指鹿為馬分辨朝臣,後有大將軍霍光廢立皇帝,甚至於最接近東漢王朝的王莽,也是權臣之一。而那些反對權臣的人物,多被誅殺殆盡。此時的丁鴻,上書言事多有觸及大將軍竇憲之語,如果皇帝軟弱無能未能乾剛獨斷,那麼丁鴻必死無疑!

漢和帝乳臭未幹,朝中遍布竇家黨羽,後宮也是多有太後把持,局勢十分緊張。但緊張的局勢之下,並非丁鴻一人想絆倒竇家。漢和帝也是其中一位,注意漢和帝是曆史上少有的年少且腹黑之帝王。

和帝自少年登基以來,致力於積蓄力量絆倒竇家,準備一舉收拾掉竇氏家族。他從身邊宦官入手,培植勢力並且聯係朝臣中所能用者。到丁鴻上書盡言大將軍之過時,漢和帝早已準備就緒,隻是差個外援和理由。

丁鴻的上書,恰恰滿足了漢和帝最後的需要,這才有了封丁鴻為太尉,屯兵南北二宮之事。最終竇氏覆滅 ,丁太尉名揚天下。綜合當時的特殊曆史情況來看,丁鴻似乎是在玩兒火,但就漢和帝雷厲風行的手段而言,丁鴻定定然是提前與皇帝通了氣,且為皇帝之心腹。

結論:

所謂忠義兩全者,東漢王朝丁鴻也。疼愛兄弟,願以爵位相讓,致使自己遊蕩天涯衣食無著,此所謂大義者也。忠於皇帝,不惜犯險上書盡言大將軍之過,助皇帝平竇氏家族,此所謂大忠者也。此大忠大義者,唯丁鴻耳!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9/84089.html

“東漢名將竇憲:漢朝最尷尬的權臣,被一篇文章絆倒” 的相關文章

後世是如何評價趙儼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趙儼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趙儼(171~245年),字伯然,潁川陽翟人。東漢末年潁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國時期魏國名臣。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熟讀經史,精明強幹。建安二年,投靠大將軍曹操之後,起家朗陵縣令,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護軍、扶風太守等職。魏文帝曹丕繼位後,曆任魏國侍中、駙...

有關於龐德之死有可疑之處 龐統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有關於龐德之死有可疑之處 龐統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龐統的真正死因是什麼?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龐統,道號鳳雛。乃是劉備帳下首席軍師,同時龐統先生也是公認的智謀雙絕,其才不在諸葛亮之下,他本人不但精通謀略,更知曉地理、天文等知識。但是像龐統先生這樣的大才,為什麼會輕易死在落鳳坡?這其中有什麼貓膩?一...

曹操控製漢獻帝嫁一個女兒就好 曹操為何把三個女兒都送過去

曹操控製漢獻帝嫁一個女兒就好 曹操為何把三個女兒都送過去

還不知道:曹操控製漢獻帝,派一個女兒就夠,為何把三個女兒都送了過去?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在以前的時代背景中,女子向來就是被用來交換利益的工具,曹操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也是為了換取自己想要的利益。但是那時候的漢獻帝其實就是一個傀儡皇帝,曹操送去一個女兒...

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死後,太子妃鄭氏是什麼下場?

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死後,太子妃鄭氏是什麼下場?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曆史事件,下麵由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隱太子”一般指的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玄武門之變以後,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取而代之,成了坐擁大唐江山第一人。稱帝後的李世民對於死於自己手下的兄長也是心有愧疚和不忍,於是追封李建成為息王,諡號...

有哪些與李贄相關的軼事典故?如何評價李贄?

有哪些與李贄相關的軼事典故?如何評價李贄?

李贄(1527年~1602年),漢族(一說回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李贄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舉人,不應會試。曆共城教諭、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

李賀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李賀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李賀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太白仙才,長吉鬼才”。李白號稱“詩仙”,李賀號稱“詩鬼”,相比較兩人的詩風不難發現,李白的詩極具浪漫主義色彩,豪放飄逸,而李賀的詩卻很消極,風奇崛淒清。李白活了61歲,而李賀隻活了27歲,屬於英年早逝。唐...

朱皇後:吳景帝孫休的皇後,她的一生經曆了哪些事?

朱皇後:吳景帝孫休的皇後,她的一生經曆了哪些事?

三國時期的東吳政權,存在“近親通婚”的現象,孫氏祖孫對近親通婚的忌諱極少,導致東吳內部的“婚姻無序”。孫休是東吳第三位皇帝,他的婚姻與父親孫權、弟弟孫亮一樣,也是典型的近親通婚,他的妻子就是景皇後朱氏,野史記載其名為朱佩蘭。朱氏出身江南世家吳郡朱氏,她的母親是孫權幼女孫魯育,父親朱據是東吳重要官員及...

陳式為何會被殺?他做錯了什麼?

陳式為何會被殺?他做錯了什麼?

陳式,生卒年不詳,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感興趣的讀者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建興八年秋七月,曹真上表魏帝曹叡,要求和司馬懿一起領兵伐蜀,進攻蜀漢,諸葛亮命令魏延、張嶷、杜瓊、陳式出箕穀;馬岱、王平、張翼、馬忠出斜穀,然後在祁山會師。在這期間,魏延和陳式不聽命令,擅自進兵,鄧芝苦勸,兩人就是不聽,陳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