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曆史文化 > 正文內容

"作中庸 乃孔伋"這句話出自哪裏 有何含義

曆史文化4年前 (2020-10-17)18

作中庸 乃孔伋

“作中庸,乃孔伋”這句話來源於三字經,字麵上的意思就是孔伋作了中庸這部書。接著這句話的是“中不偏,庸不易”,意思是說做事不偏不倚是不容易的一件事。中庸全麵介紹了儒學的中庸之道。它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教育人們要修身養性,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

"作中庸 乃孔伋"這句話出自哪裏 有何含義

作中庸乃孔伋圖片

也要每天想想自己今天哪裏做得不對,以後應該怎樣做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更有為的學子。也要求我們做事對他人多理解寬容。現代人認為的中庸之道是做事特別圓滑,讓任何人都挑不出錯。一個這樣中庸之道的人就會被人認為不思進取。這不是中庸之道的本意。中庸既表達了當世更高的道德準則,也讚歎了聖人的品德。

中庸的地位是在宋代被那時的學人徹底拔高的,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一。中庸不是現代人所認為的,是一本腐朽的書。恰恰相反,它是教人明理的,塑造青年正確人生觀的一本書。

孔伋是孔子的孫子。他字子思。說到子思,我們就比較熟悉了,高中的論語課上常常出現他的名字。

子思享年82歲,這在現代來看也算是活得比較長久了,更不用說在醫療條件匱乏的古代了。這也側麵顯示了一個人修身養性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

子思跟他的祖父一樣守禮,也跟其他的學者一樣希望人人有德,國家不需要嚴法就能被治理好。但他與孔子也有不同,孔子嚐試說服諸侯讓自己做官,最終達到推行自己學說的目的,但困難重重。子思卻不同,他以要發展學說的理由謝絕了出仕的機會。

孔伋讀音

伋,它的讀音跟級一樣。 孔伋是孔子的孫子,字子思。他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

伋,它有思緒敏捷的意思,也有行為快速的意思。它也可以是姓,在中國有這個姓的隻有安徽和縣境內,隻有數十人,所以這個姓也是國家珍稀品之一。

"作中庸 乃孔伋"這句話出自哪裏 有何含義

孔伋讀音圖片

三字經中也出現了孔伋。三字經是中國古代的兒童啟蒙教材,宋代王應麟創作了他。三字經每句話都是三字,讀起來琅琅上口,意思也直接了當。它的內容涵蓋了曆史人文道德,也有名家傳說,把三字經通讀一遍,就能把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故事了解七七八八。

因為它被寫於宋代,那麼宋代後的故事就沒有出現。有人就對三字經作了增補,把元明清以及民國發生的曆史事件也編成了三字文,續在了原文之後。

在16世紀,三字經就被翻譯成了拉丁文流向了海外,並流傳於歐美。日韓對此非常重視,不僅把中國的原版翻譯成了當地文字,也按照三字經的格式編寫了講述自己國家曆史的兒童讀物。三字經漸漸地在全世界流傳,是世界聞名的兒童讀物,也是我國一次成功的文化輸出。

三字經也被 *** 成了兒童動畫,讓聽不慣文言文的現代兒童更容易理解書中講述的道理。

子思以伋為名,取名的人希望他才思敏捷,能學有所成。當然子思最後還是超過了家人的這個期待,不僅學富五車,也留下了中庸這部偉大的著作。

孔伋的兒子

孔伋的兒子叫孔白,他隻活了47歲。孔白的墓被葬在孔林,距孔子的墓不遠,他的墓比他的父親稍大一些,長寬約有30米,高約有5米, 周圍有紅牆環繞。孔白沒有兄弟,也就是說孔家正統都是孔白的後代。

"作中庸 乃孔伋"這句話出自哪裏 有何含義

孔伋的兒子圖片

孔白字子上。他的父親孔伋在北宋徽宗年間,被追封為“沂水侯”。元朝,子思又追封為“述聖公”,以後就被世人稱為述聖。

關於孔白的父親有一則小故事。子思在衛國公手下做事,有一天,子思向君主舉薦了一個人,那個人叫苟變。他很會打仗,子思認為他有當司令官的潛質。可是國君反對了,這個國君還是很好說話的,沒有因為子思推薦了自己個不待見的人,就怪罪子思。還向子思講了反對的原因。原來苟變當官的時候,貪小便宜吃了別人的兩個雞蛋。衛國君對苟變的印象就變差了。子思能言善辯,當然不會被衛君說服。他打了個比方,說木匠用材料,也是講合適不合適。如果一根木材大體上是好的,僅有幾個缺陷,那麼木匠是不會把木材扔掉的。現在正是打仗的時候,不能因為他貪了兩個雞蛋,就放棄他。苟變就是衛國所需要的將才。

衛公被子思說服了,承認自己看的不夠廣。這個故事就教訓了我們做事要看大局,對苟變之流不要隻看他們的缺點,也要多看看他們的優點。如果你能有管理人的才能,你也就不怕養虎為患了。

孟子和孔伋的故事

孔伋的門人是孟子的老師,孔伋是孔仲尼的孫子。孟子和孔子同為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們不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們差了四代。

通過史書證實 ,孟子出生的時候,孔伋已經逝世30餘年了,但孟子還是受到了孔伋的影響。

孟子受教於孔子的門人,這裏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作中庸 乃孔伋"這句話出自哪裏 有何含義

孟子和孔伋的故事圖片

孟母為了讓兒子有一個讀書的好環境,搬了三次家,最後一次做了孔伋門人的鄰居。孔伋門人就這樣成為了孟子的老師。

孟子後來與他的門人一起寫了一本書,書名和他名字一樣。它也是四書之一,與孔伋的中庸並列。

孟子還提出了仁政,繼承發展了孔子學說。其實孟子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地位都不顯,直至宋朝。後世稱呼孟子為亞聖,他是儒學中除孔子外的之一人。

因為子思學派和孟子學派兩者有一些共通之處,就被合並稱為思孟學派。因為典籍的缺失 ,思孟學派也產生不斷的爭議。 盡管兩個學派相互獨立,在有一段時間裏,兩者是 共存的。但子思學派在缺少重要人物孔伋後,逐漸墨守陳規,沒有提出新的學說。孟子學派卻不斷提出新的論點,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所以孟子學派真正發揚了子思思想。

孟子能夠成為儒派的楷模,跟孟母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有一次,孟母承諾給孟子吃豬肉,為了不失信自己的兒子,盡管家裏的錢不多,但還是實現了自己對兒子說過的話。

孔伋墓

孔伋的墓被安置在山東曲阜的孔家家族墓地,距離他的祖父孔仲尼墓20米處。他的墓為圓形,差不多有20米寬,高4米,是大型墓地。孔氏一族墓地也被世人稱為孔林。

孔林有兩千多年的曆史,是世界上保存最悠久的墓地。

"作中庸 乃孔伋"這句話出自哪裏 有何含義

孔伋墓圖片

孔仲尼死後,他的弟子把他葬在了曲阜城北,那時候還是孤零零的一座墳。到了秦漢時期,也隻有幾家墓地。但儒學逐漸被視為天下正宗,來依附的人越來越多,族中墓地的規模也逐漸變大。

孔仲尼祖孫墓的中間是仲尼兒子的墓,三個墓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墓穴布局,攜子抱孫。

孔林不僅是一個氏族墓地,也是一座人工園林,是一處著名的景點。為什麼一處墓地會成為一座園林呢?歸根結底還是孔子的地位太高。曆朝曆代的皇帝都會對孔林做一些新的修造,把孔林造得更美。有些皇帝甚至會親臨孔林孔廟,康熙就曾到過孔林。孔林有10餘個景點,每一處都透著古樸。

孔林還有乾隆皇帝的女兒的墓,墓的主人叫做於氏夫人,是孔子七十二代孫的夫人。當時滿漢不通婚,乾隆把女兒過繼給了於姓大臣,讓女兒以於氏女的身份嫁進孔家。這樣的婚姻盡管出自乾隆的政治考量,但詩書傳家的孔氏一族也不會讓公主失望。

孔林附近的文房四寶也很有名,常引得人競相購買,他們希望能沾到孔家的才氣。

孔林的曆史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孔伋與他的祖父,父親,以及所有的子孫後代都在此長眠。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010/342164.html

“"作中庸 乃孔伋"這句話出自哪裏 有何含義” 的相關文章

蘇舜欽在文學方麵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蘇舜欽在文學方麵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蘇舜欽(1008年—1048年),字子美,梓州銅山縣人, 生於開封。北宋時期大臣,參知政事蘇易簡孫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景祐元年,考中進士,出任蒙山縣令,曆任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等職位。支持範仲淹推行的慶曆革新,遭到禦史中丞王拱辰劾奏,罷職閑居蘇州,修建滄浪...

曆史上真實的姚廣孝是什麼樣的人?有哪些作為

曆史上真實的姚廣孝是什麼樣的人?有哪些作為

明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不知道沒關係,曆史網小編告訴你。在曆史上,姚廣孝其實是一個非常變態的存在,有黑衣宰相之稱,也是靖難之役的策劃者。姚廣孝年輕時在蘇州妙智庵出家為僧,精通三教, 與明初儒釋道各家學術領袖都有不錯的關係。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選,以“臣奉白帽著王”結識燕...

在古代眾多帝王中,有哪些人最後是被餓死的?

在古代眾多帝王中,有哪些人最後是被餓死的?

古代封建王朝中,皇帝無疑是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人。今天曆史網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在古代,餓死人是相當正常的事兒,不過大都發生在窮苦老百姓身上。要說帝王也有被餓死的,估計打死你,你也不會相信。作為九五之尊的帝王,不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且他們還手握生殺予奪的大權...

曆史上真實的樂毅是如何做到功高震主還能全身而退的

曆史上真實的樂毅是如何做到功高震主還能全身而退的

在古今中外的曆史上,功高震主的將領一般都得不到好下場。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在三國演義當中,蜀漢丞相諸葛亮常常自比為“管樂”,“管”指的是春秋時代,輔佐齊桓公打服天下諸侯,稱霸中原的相國管仲,“樂”則是戰國時期,替燕昭王領兵討伐齊國,一口氣攻取七十餘座城池,打得齊國隻剩兩座孤城,齊...

古代皇帝在世時都害怕兒子奪位 朱元璋為何不擔心朱標

古代皇帝在世時都害怕兒子奪位 朱元璋為何不擔心朱標

還不了解:為什麼朱元璋不怕朱標奪權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在曆史的長河中,爭權奪利是皇家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雖然生在帝王之家,但是每名皇子都想著成為皇帝,因此兄弟相殘是不可避免的,當然了,為了奪權除了兄弟相殘,父子相殘的也不在少數,甚至還有弑父弑兄的。那麼,在明代,...

在文學、書法等方麵,虞世南有哪些作為與成就?

在文學、書法等方麵,虞世南有哪些作為與成就?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餘姚縣(今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是南陳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所編的《北堂書鈔》,為唐...

曆史上真實的鬆江是什麼樣的?他為何會起義?

曆史上真實的鬆江是什麼樣的?他為何會起義?

宋江,可以說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了解吧!曆史上的確發生過“宋江起義”,且在山東地區影響極大,不過持續時間較短,前後不過兩年時間,與同時期的方臘起義相比規模要小很多。宋江後來因為戰事不順接受招安,但很快又再度反叛並被徹底消滅,與《水滸傳...

古代皇帝和太監相比 兩人壽命為何相差那麼大

古代皇帝和太監相比 兩人壽命為何相差那麼大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皇帝和太監,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古代皇帝平均壽命竟隻有三十幾年,而太監卻有七十年?雖然皇帝一生享有榮華富貴,但他的生命往往很短暫,這個時候皇帝會很羨慕太監,因為太監一般都比較長壽。那為什麼割掉一塊肉的太監能比正常男人長壽,皇帝為什麼短命。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