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李隆基為何不念舊情放過上官婉兒?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3)126

唐玄宗李隆基,李旦第三子,亦稱唐明皇。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唐隆元年(710年),唐中宗李顯暴斃,韋後欲效仿武則天攝政奪權。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自然不允許李唐政權落在韋後之手,於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後、安樂公主及黨羽。隨後,李隆基不顧宰相劉幽球的阻攔,又誅殺了一代才女上官婉兒。

李隆基為何不念舊情放過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不是皇室成員,也不存在權力威脅。並且,她在誅殺韋後上,是立了功勞的。可為什麼李隆基要殺她呢?

說起來,上官婉兒和李唐王朝還真是有著扯不斷的恩怨。

上官婉兒還在繈褓中時,身居高位的祖父上官儀和父親上官廷芝,便因替唐高宗李治起草廢後詔書,得罪武則天被殺,而上官婉兒也因此被充入掖庭為奴。

武則天是上官婉兒的仇人,但武則天亦是上官婉兒的恩人。

原來,上官婉兒雖入賤籍,一生為奴,但她卻得母親鄭氏指點,再加上她聰慧異常,因此到她14歲時,“能詩會文,明達事理”的名聲便傳到武則天的耳中。

後來,經過武則天親自考試,發現她果然文理了得,正好身邊缺個寫詔令的女官,於是免去她賤奴的身份,讓她掌管宮中誥命。

上官婉兒為了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不顧父仇,對武則天屈意奉承,精心侍奉。再加上她所寫的敕書很稱武則天心意,因此得到了武則天的信任和寵愛。

武則天稱帝後,上官婉兒不僅掌管百司奏表,還在武則天的允許下,參議朝政。上官婉兒在朝中開始有了權勢。

緊接著,發生的“神龍政變”,再次改變了上官婉兒的命運。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被迫退位。唐中宗在宰相張柬之等人的幫助下,得以複位。

不可否認,上官婉兒生得模樣秀美,又很有才華。再加上曾經又有武則天手把手教她處理奏章,因此,對朝廷事務,再沒有比她業務能力更強的了。所以,唐中宗繼位後,繼續任命她起草詔令敕書等事務,同時還封她為昭容,她的生母鄭氏亦得封沛國夫人。

如此,上官婉兒的權勢更上一層樓。按說給她這一切的是唐中宗,她當忠於唐中宗才是。可是她很快就發現,唐中宗性格怯懦,昏庸無能,事事都依賴韋後,權力幾乎都掌握在韋後和安樂公主手中。

為了能得到更多權力,上官婉兒再次選擇站到了韋後和安樂公主這一邊。不僅幫韋後在朝中樹威,還勸說韋後多施善政收服民心。因此,韋後和安樂公主對她多有倚重,如此一來,上官婉兒在朝中權勢熏天,幾乎能夠左右軍國政務。

上官婉兒不滿足。她為了鞏固權勢,又將有私情的武三思引薦給韋後,以討得她的歡心。

李隆基為何不念舊情放過上官婉兒?

本來,武三思就是武則天的侄兒,又是唐中宗的姑表兄弟,再加上他又是安樂公主的公公,這親上加親的關係,使得唐中宗對武三思毫無防備,任由他自由進出宮禁。

在上官婉兒的撮合下,武三思很快就和韋後勾搭成奸。三人 *** 後宮的行為,鬧得天下人皆知。唯有中宗不以為意,甚至還將武三思引為知己,視為心腹,給他很大的權力。上官婉兒亦在朝中助紂為虐,幹些崇武抑唐的勾當。

不過,讓李唐宗室和上官婉兒徹底翻臉的一件事,是太子李重俊之死。

李重俊本是唐中宗的兒子,並非韋後所生,早年被立為太子。

一心想奪權的武三思視李重俊為奪權路上的絆腳石,因此慫恿兒媳婦安樂公主向唐中宗討要“皇太女”的封號,以期將來能奪權上位。

盡管唐中宗最後沒有同意封安樂公主為皇太女,但李重俊的太子之位,仍舊受到威脅。他隻得被迫起兵,先殺了武三思,不慎讓上官婉兒脫逃。結果上官婉兒跑到宮中後,稱李重俊謀反。韋後正一心想除去他,趁機在唐中宗麵前詆毀李重俊。

唐中宗信以為真,暴怒之下,立刻發兵攻打李重俊並殺死了他。

此事讓在朝廷上翻雲覆雨的上官婉兒,對李唐宗室心存恐懼,經過權衡後,她轉而依附於韋後所忌憚的太平公主。

景龍四年(710年),韋後和武三思醜事被人告發於唐中宗。唐中宗因而不悅,韋後畏懼,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他。

隨後,韋後為了奪權攝政,命上官婉兒寫繼位遺詔。

上官婉兒深知韋後勢力和威望都不能和武則天當年同日而語,為了自保,她找到太平公主,共同草擬遺詔。在經過商量後在遺詔上寫下了三條內容:一是立中宗幼子李重茂為帝;二是韋後位尊太後攝政;三是相王李旦輔政。

上官婉兒自認為這樣一來,既沒得罪韋後,又向李唐宗室表了忠心,不管是韋後得勢還是李唐宗室得勢,她都不會受到另一方的牽連。

這份遺詔並不能使韋後滿意,於是黨羽韋召便修改了詔書,將李旦改為有名無權的太子太師。

眼看韋後就要得勢,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當然不答應,他們聯合起來發動了唐隆政變,以極快的速度誅殺了韋後、安樂公主和一眾黨羽。

上官婉兒得知韋後被殺後,為表忠於李唐宗室,立刻率宮人迎接李隆基等人入宮,同時又將所寫的遺詔,拿給李隆基的心腹大臣劉幽球看,希望他能在李隆基麵前替自己申辯。

然而李隆基卻稱:“此婢妖淫,瀆亂宮闈,怎可輕恕?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

李隆基為何不念舊情放過上官婉兒?

如此,曆經幾任統治者,在朝中屹立不倒的上官婉兒,死在了李隆基的刀下,

那麼,李隆基為何要殺死上官婉兒呢?

其實秘密都在遺詔上。

遺詔上是立李重茂為帝。如果李隆基認可那份遺詔,那麼繼位的就是李重茂,而這顯然和他一心稱帝的野心有違,所以他必須殺死上官婉兒,才有合理的理由擁立父親李旦為帝,這樣皇位才能名正言順地傳到他那裏。

另外,李隆基由於有稱帝的野心,所以在和太平公主聯手發動政變後,兩個人的合作關係也就趨於結束。為了能得到帝位,他當然不希望本就在朝中勢力盤根錯節的太平公主有上官婉兒這樣厲害的幫手。

還有,上官婉兒和韋後 *** 宮闈的醜事,鬧得天下皆知,簡直丟盡了李唐王室的臉。再說,李重俊之死的直接原因,也是因上官婉兒而起。

所以,各種因素交織,最終促使李隆基處死了上官婉兒。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996.html

“李隆基為何不念舊情放過上官婉兒?” 的相關文章

郭淮遣妻故事是怎麼回事?後世是如何評價郭淮的?

郭淮遣妻故事是怎麼回事?後世是如何評價郭淮的?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濟,太原陽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雁門郡太守郭縕之子。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出身太原郭氏。東漢末年,舉孝廉出身,任平原郡丞、五官中郎將門下賊曹、丞相兵曹議令史、征西將軍(夏侯淵)司馬。定軍山戰敗時,收集殘兵,...

劉備和孫堅平黃巾軍功大小差不多 兩人結局為何截然不同

劉備和孫堅平黃巾軍功大小差不多 兩人結局為何截然不同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備、孫堅都是剿滅黃巾有功,孫堅被連連晉封,劉備為何原地踏步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184年,劉備、孫堅在剿滅黃巾軍的戰鬥中都立了功,可不久孫堅就被晉封為別郡司馬,而劉備等了許久,也沒有等到任何消息。兩人的軍功大小差不多,為何結局卻截然不同呢?東漢末...

有哪些與羊琇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有哪些與羊琇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晉時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與才女辛憲英之子,景獻皇後羊徽瑜的從父弟,西晉名將羊祜堂弟。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學問而有智謀。年輕時,與司馬炎同門。司馬炎任撫軍將軍後,以為參軍,遷左衛將軍,封甘露...

諸葛亮臨死前一句話知道劉禪是在裝傻 諸葛亮到底問了什麼

諸葛亮臨死前一句話知道劉禪是在裝傻 諸葛亮到底問了什麼

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諸葛亮臨死前,阿鬥問了一句話,諸葛亮方醒悟:原來你在裝傻!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國時期,隨著劉備的去世,蜀漢的前程交給了劉備的兒子劉禪(shan)身上。從電視劇來看,後人常用“扶不起的阿鬥”來形容他,說他是個庸碌無能的人,那麼他本人是如何想的呢?在公...

樂進是什麼人?他的一生對曹魏有何作為?

樂進是什麼人?他的一生對曹魏有何作為?

樂進,曹操麾下第一先鋒:“五子良將”之一,三國中最不該被人忽略的十大將領。說到這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樂進為人驍勇善戰,經常充當大軍先鋒,無堅不摧,深受曹操重用與信任。那樂進是如何“奮強突固,無堅不陷”的呢,又為何不出名呢一,投靠曹操樂進早年從軍,在曹操帳下效力,雖然身材矮小,但為人驍勇善戰,因此很得...

電視劇中朱溫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君 曆史上的朱溫確實如此嗎

電視劇中朱溫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君 曆史上的朱溫確實如此嗎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曆史上推翻唐朝的朱溫,他真的做過很多人神共憤的事情嗎?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梁太祖朱溫,他的私德卻是有問題,但遠遠沒有到那種人神共憤的地步。現在,隨著大多數說到朱溫的影視劇,都將他描述成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君,昏君,因此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一說到朱溫...

董襲:東漢末年東吳將領,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董襲:東漢末年東吳將領,他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曆?

董襲,字元代,會稽餘姚人,東漢末年江東孫氏部將。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身高八尺,武力過人。孫策進入會稽郡,董襲在高遷亭迎接,孫策見他甚為奇偉,十分欣賞,派他到地方擔任門下賊曹。後孫策討伐山陰賊黃龍羅、周勃,董襲親自斬下黃龍羅、周勃二人首級,升為別部司馬、揚武都尉。建安十八...

朱高熾為何會被稱為明君?跟什麼有關?

朱高熾為何會被稱為明君?跟什麼有關?

明仁宗朱高熾,明成祖朱棣長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號洪熙。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說起有明一朝的那些帝王,估計你第一時間會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或者是明成祖朱棣,再就是那個自縊皇帝崇禎,認為剩下的十幾位帝王都沒有什麼存在感。也許是先入為主吧,洪武大帝還有永樂大帝,的確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