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齊湣王很有野心,為何卻被武將所殺呢?

中國曆史6年前 (2018-11-17)27

齊湣王是戰國時期齊國第六任君主,齊湣王誌向遠大,想取代周天子的地位。齊湣王一即位,便開始推行其雄心勃勃的擴張,最終秦燕韓趙魏五國聯軍開啟攻齊之戰,齊國數十座城池慘遭攻破,齊國的鼎盛之勢即在這個時期被徹底削弱,齊國險遭滅國。而齊湣王自己也在逃亡途中被楚國武將淖齒所殺。

公元前301年,掌管齊國19年的齊宣王田辟彊去世,他的兒子田地即位,史稱齊湣王。當時的齊國經過了雄才大略的齊威王和齊宣王兩位國王的統治時期,無論是政治、軍事和文化都是當時諸國之中響當當的大國。

從經濟上,民富國強,兵多將廣。在《史記·蘇秦列傳》中,蘇秦忽悠齊宣王的時候曾經這樣評價齊國:“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者。臨淄之塗,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誌高氣揚。夫以大王之賢與齊之強,天下莫能當。”這一段話把齊國描繪成一副國家富強,百姓安居的大國景象,可見當時齊國的國家實力。

從軍事上,攻城略地,擴充疆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齊宣王二年,隔壁的燕王噲要將王位禪讓給權臣相國子之,這導致太子平起兵與子之展開對決,兩方勢力的互相攻伐導致了燕國的內亂。齊宣王趁此機會,以支持太子平為名,“王因令章子將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燕。”,燕國的軍隊都無心戀戰,“士卒不戰城門不閉”,齊軍很快就攻入了燕國國都,殺死了子之,平定了燕國內亂。雖然齊國這事辦的不很地道,但是也顯示了自己的強悍的軍事實力,畢竟燕國也是個大國來著。

從文化上,賢士雲集,百家爭鳴。當時天下各家賢士很多都聚集到了齊國的稷下學宮。稷下學宮是由齊國桓公時建立。在齊宣王時期,官方重視之下,稷下學宮已經成為了當時百家爭鳴的大本營。據《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鄒衍、淳於髡、田駢、接予、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 皆賜列第, 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

這些學者中就包含了多種派別,什麼道家、法家、儒家、陰陽家都有,各種學派都在此坐而論道,真正實現了百家爭鳴。他們中的很多人,都間接成為了齊國的國家“智囊”。當時的齊國,可以說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兵有兵,要人才有人才。接下來我們看看,齊湣王手握這樣一手好牌,是如何把自己輸到精光的。

齊湣王很有野心,為何卻被武將所殺呢?

繼承了這樣一個強盛的國家,齊湣王即位後是有理由驕傲的。而他在統治前期的一些表現,也確實讓當時的齊國人看到了希望。齊湣王統治前期,也曾經是有雄才大略的樣子。在齊湣王三年,齊湣王任命了孟嚐君田文為相,發動韓魏聯合攻秦,一直打到函穀關,打的秦國割地求和才罷休。這會的齊湣王,讓人感覺好像是一位能夠將先王遺誌發揚光大的雄主。而他自己內心的驕傲也逐漸膨脹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這也為他後麵的“作死”埋下了隱患。

當時整個戰國之中,論國力,秦國和齊國基本上是兩個超級大國。此時,秦國向齊國伸出了橄欖枝。秦國在公元前288年自立為“西帝”,並且派遣魏冉前往齊國,向齊湣王致送“東帝”的稱號,並且與齊國約定進攻趙國。這會正好蘇秦的弟弟蘇代在齊國,聽說這事,就勸諫齊湣王說:“天下立兩帝,大王認為天下人是認為齊國地位高還是秦國地位高?”齊王說:“尊秦。”蘇代又問:“您要是不稱帝,天下人是愛戴齊國還是愛戴秦國?”

齊王說:“愛齊而憎秦。” 蘇代這時通過忽悠齊湣王,為齊湣王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那就是可以不用稱帝而引起天下側目,也不用跟秦國一起進攻趙國,而是通過吞並宋國來擴大齊國的實力。齊湣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從開始決定滅宋開始,他就走上了身死國滅的道路。於是齊湣王很快就去掉了帝號,秦國很快也就去帝號了。但是秦國的二帝並立的行為和蘇代的忽悠無疑更加助長了齊湣王驕傲狂妄的心理。於是齊湣王決定按照蘇代的建議,開始籌劃滅宋。

在公元前287年,齊國出兵伐宋,秦國表示了同意。齊國順利滅掉了宋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記載:“於是齊遂伐宋,宋王出亡,死於溫。”宋國是一個中等的國家,齊國滅宋這件事情開啟了一個潘多拉魔盒,那就是戰國的戰爭規模終於由滅亡小國進行到了滅亡中等國家的程度了。

而齊國在滅宋後,疆土再次得以擴大。隨之而來的是齊湣王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甚至還打算進攻周天子的封地,自己做天子。齊國在滅宋戰爭中所顯示的軍事實力和滅宋後的勃勃野心也讓各個諸侯國有了兔死狐悲之感,強盛的齊國,自此成為了讓各諸侯國坐立不安的心腹大患。《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這樣評價當時的形勢:“齊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並周室,為天子。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諸侯恐懼。”

其餘各國都坐不住了,尤其是在齊國滅宋之後疆土比較靠近的三晉,即趙魏韓三國。於是列國紛紛開始考慮合縱對抗齊國。在公元前284年,燕趙秦韓魏五國合縱,共同伐齊。出乎人意料的是,在這個合縱聯盟中的主導者,居然並不是領土威脅更大的三晉,而是曾經經曆內亂又複國的燕國。

燕國為什麼要出這個頭呢?這就要說到齊宣王給齊湣王所挖的那個坑了。

當年齊國“幫助”燕國,趁燕國內亂攻進了燕國國都,殺死了權臣子之,後來公元前312年,燕國人擁立燕王噲的太子平即位,就是後來著名的燕昭王。燕昭王即位的時候,麵臨著國破家亡的境地。他內心滿懷著對齊國趁人之危的仇恨,但是卻受困於燕國的羸弱國力而壯誌難酬。為此,他決心要招攬天下人才。

對此,《史記·燕召公世家》中對此有著這樣的記載:“燕昭王於破燕之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裏哉!”於是昭王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這樣經過了二十多年的臥薪嚐膽,燕國國力日漸複蘇,士卒也一心求戰。又遇到了齊國滅宋,諸國恐懼的國際形勢。此時無論天時地利人和都站在了燕國一邊,燕國於是在燕昭王二十八年聯合了秦國和三晉,建立五國合縱,拜樂毅為上將軍,出兵伐齊。此時的齊湣王統治下的齊國,按說正處在領土擴大的巔峰時期,手裏也拿著前麵我們說過的那些好牌,理論上應該是不懼合縱的吧。齊湣王的心裏也是這樣想的,可是齊湣王手裏的那些好牌,此時已經漸漸沒有了。

首先,從經濟和軍事上。看似齊湣王多方用兵,擴展了齊國的勢力範圍,其實,齊湣王的擴張政策是建立在虛耗國力的基礎上的,由於他的一意孤行、窮兵黷武,造成了齊國國力不進反退。《戰國策·燕策》說齊“南攻楚五年,蓄積散;西困秦三年,民憔悴,士罷弊;北與燕戰,覆三軍,獲二將;而又以其餘兵南麵而舉五千乘之勁宋,而包十二諸侯。此其君之欲得也,其民力竭也”。經濟和軍事的這兩張好牌已經不再好用了。

其次,從文化上。由於齊湣王的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獨斷專行,雖然齊國有著稷下學宮的諸多賢人,他們但是為齊湣王所提出的建議他幾乎不聽。所以,稷下學宮的學者們紛紛離開齊國。根據西漢的《鹽鐵論·論儒》所說:“慎到、捷子亡去,田駢如薛,而孫卿適楚。”沒有了人才,齊國的膨脹就成為了一個泡沫。齊宣王時期齊國文化上百家爭鳴的盛況早已不再,文化這張牌,也被齊湣王扔進了“可回收”垃圾箱裏。

還有齊國的功臣孟嚐君田文,也因為齊湣王的猜忌而遠走他鄉。一意孤行、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剛愎自用、殺害忠良,逼走賢臣,一般曆史上哪個國家同時擁有這幾條,基本上就快滅亡了。這一次當然也沒有例外。

齊湣王很有野心,為何卻被武將所殺呢?

可是五國既然已經出兵伐齊,齊國當然也要有應對。齊湣王派大將觸子帶著齊國精銳在濟上迎戰五國聯軍。本來雙方對峙好好的,耗上一段時間保不齊五國聯軍耗不起就退了。可是這個時候齊湣王開始了作死,《呂氏春秋·權勳》記載了他作死的過程。

齊湣王滿心希望能夠一戰擊潰五國聯軍,於是派人去對觸子說:“不出戰的話,我一定殺了你全家,挖了你祖墳!”觸子被逼的沒辦法,決定幹脆故意讓齊軍失敗,於是在齊軍出戰的時候,兩軍相接時突然鳴金收兵,齊軍不知道怎麼回事以為被打敗了趕緊掉頭就跑,五國聯軍趁勢追趕,齊軍大敗,觸子不知所蹤。這一戰後,五國聯軍其他四國各回各家,隻有燕國繼續向齊國腹地進攻。

後來另一位大將達子收拾殘兵要繼續對抗燕軍,這會為了鼓舞士氣,跟齊湣王報告能不能給士卒賞點錢。可是齊湣王再次作死,人家都打到家門口了還舍不得那點錢,大怒道:“你們這些殘兵敗將,怎麼還能給你們錢?”於是跟燕軍大戰,大敗,達子也戰死。齊湣王出逃,齊國國都臨淄門戶大開,成了燕國將士的囊中之物。《史記·燕召公世家》中說:“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獨唯聊、莒、即墨,其餘皆屬燕,六歲。”整個齊國除了聊城、莒還有即墨這幾座城池,全部都被燕軍攻下了。

自己國家的首都已經被燕軍攻陷,昔日的“東帝”如今成了喪家之犬,關於齊湣王的結局,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隻有幾行字。可是從這幾行字中,還是能夠看到齊湣王貫徹到底的“生命不息作死不止”的精神。

齊湣王首先逃到了衛國。衛國國君倒是對他非常好,還是拿他當做昔日的“東帝”來供養,為了讓他住得好,衛國國君自己搬出了自己的宮殿,把宮殿讓給了齊湣王。而言語上,衛國國君也對齊湣王依舊非常尊敬,自己自稱臣子。衛國國君這樣的待遇非常夠意思,也撫慰了齊湣王受傷的心靈,使得他裝十三作死的作風又漏出了苗頭。就好像一位在外麵輸的精光的賭徒回家要打自己媳婦一樣,齊湣王在衛國又開始擺譜,對著人家衛國君臣頤指氣使起來。衛國君臣忍無可忍,隻好請這位前“東帝”移駕他處。

從衛國離開後,齊湣王還逃到了鄒國和魯國,也是因為自己的裝十三作死,在人家麵前驕傲自滿,對人家頤指氣使,鄒國和魯國的國君可沒有衛國國君那樣夠意思,他們直接就不許齊湣王入境,最終,齊湣王來到了莒。在這個時候,之前在五國攻齊時一直處於隱身狀態的楚國終於出現了,為了取得更大的戰果,楚國直到這個時候才派出了淖齒率軍救援齊國。

在莒這個地方,楚國軍隊與齊湣王相遇了。齊湣王自然是喜出望外,自己一路逃亡,此時終於有一支軍隊來保護自己,雖然這並不是齊國的軍隊,但是總是給了一路顛沛流離的齊湣王一定的安全感。他馬上下令讓淖齒做齊國的相國。然而,淖齒最終卻沒有給齊湣王這個麵子,他認為這個時候還留著齊湣王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倒不如跟燕國一起瓜分原來齊國的土地來的有用。於是,淖齒就殺了齊湣王。

根據《戰國策·卷十七·楚策四》中所說,齊湣王的死狀非常的慘:“淖齒用齊,擢閔王之筋,懸於其廟梁,宿夕而死。”齊湣王被人抽筋,然後掛在房梁上,過了兩天才死,這樣的死狀,難怪柏楊先生在《中國人史綱》中說:“中國曆史上總共有五百五十九個帝王,其中三分之一,即一百八十三個帝王死於非命,而以齊湣王死得最慘。”

齊湣王的經曆,讓人讀來真是扼腕歎息,他接手的時候,齊國還是一個強盛的大國,而在他手裏,齊國卻麵臨了被滅國的命運,他使齊國的強盛轟然倒塌。他含著金鑰匙出生,卻被人抽筋吊在房梁上而死。除了他自己的好大喜功和不斷的作死,還能夠怨誰呢?

秦國麵對了多少次合縱的進攻,卻從來沒有被打垮過,為什麼同樣是大國的齊國卻僅僅麵對一次合縱就險些滅國呢?難道是因為秦國比齊國更加抗揍嗎?

我個人認為,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是地理上。秦國有著天險函穀關,其他各國曆次合縱一般打到了函穀關就停了,所以秦國隻要守住函穀關就能夠與合縱聯軍對抗,而齊國地形結構是一片平原,合縱諸國一旦進攻,齊國其實無險可守,隻能任由聯軍一路兵臨臨淄城下,在地形結構上,秦國相比齊國有著地理上的優勢。

其次是軍事上。齊國當時的行為,超出了當時國際形勢共識的範圍。我們前麵說過,在齊國滅宋之前,其實滅國戰爭也時有發生,但是其範圍一般局限在兼並小國上麵。但是齊國滅宋的戰爭,卻將滅國範圍擴大到了中等國家,這就碰到了其他各國的奶酪了。齊國的行為是一種可能破壞當時各國戰略平衡態勢的行為,這樣的苗頭,是其餘各國所不能容忍和必須堅決打擊的,所以各國對於合縱攻齊的投入和決心是非常大的。反觀秦國此前對於其他各國的征伐,大部分都是采取的蠶食的方式,沒有一次滅國的戰爭,這就讓其他各國認為秦國的威脅沒有那麼大,至少還是在當時的戰略平衡態勢下的行為。

再次是外交上。齊湣王當時對於其他各國基本上都是以開疆拓土、堅決打擊的方式,這直接損害了齊國當時的外交形象。讓齊國在麵對五國合縱的時候,沒有一個能夠幫忙的朋友。反觀秦國,其實非常注重外交,從秦惠文王用張儀為相國之後,秦國就多次利用外交攻勢,有打有拉的瓦解了其餘各國的合縱聯盟。秦國利用外交瓦解敵人合縱,齊國的外交卻讓敵人合縱的決心更加堅定,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其實說了這麼多,歸根結底其實是一個原因,那就是齊國過早的展示了一種雖然很強大但是沒有強大到絕對控場的能力。這種能力讓齊國成為了天下公敵,讓其他各國感到恐懼,使他們為了自己的生死存亡必須要聯手遏製這種能力,這也是基於維護各國戰略平衡的需要。而秦國雖然也有很強的實力,但是從來征伐別國都是采用蠶食的方式,今日一城明日一城。

這個策略某種程度上降低了自己在其餘各國心中的危險程度,讓他們認為秦國不具備滅國級別的實力,從而逐漸成為溫水中的青蛙,慢慢喪失了鬥誌。直到有一天,當秦國的實力上升到大於其他所有國家之和的時候,其餘六國他們已經再也沒有合縱對抗秦國的能力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811/221207.html

“齊湣王很有野心,為何卻被武將所殺呢?” 的相關文章

吳起在被殺的時候 吳起為何要趴在楚悼王屍體上

吳起在被殺的時候 吳起為何要趴在楚悼王屍體上

兵家“亞聖”吳起被殺的時候,為什麼趴在楚悼王屍體上?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吳起被稱為兵家“亞聖”,與“兵聖”孫武並稱為“孫吳”,是戰國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吳起是衛國人,他的偉大老鄉還包括商鞅,呂不韋等人。吳起的一生,用兩句話概括就是...

韓信在攻下齊國之後 韓信為什麼還要向劉邦求封假齊王

韓信在攻下齊國之後 韓信為什麼還要向劉邦求封假齊王

還不知道:韓信攻下齊國,為什麼向劉邦求封假齊王?為何說戳中了劉邦痛點?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韓信向劉邦求封假齊王,一是為了更好統治齊地,二是為自己爭取利益,他這樣做無非是想說明齊地的重要性他自己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的具體情況。其一,韓信求封的理由也...

襄樊之戰的戰況如何?劉備心裏知曉嗎?

襄樊之戰的戰況如何?劉備心裏知曉嗎?

關羽在襄樊之戰的表現可以說是相當出色,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拿下了漢中,占據荊、益二州,勢力達到了頂峰,這一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同年,關羽率兵北上,攻打樊城,這就是“襄樊戰役”。戰役前期,關羽取得巨大勝利...

大懿皇後:吳大帝孫權的寵妃,被全公主痛恨詆毀

大懿皇後王氏(?―245年),徐州琅邪人。王盧九之女,吳大帝孫權的寵妃。又稱琅琊王夫人、大王夫人。與敬懷皇後(小王夫人)沒有關係。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選秀入宮,黃武年間被寵幸,生孫權第三子孫和,封為夫人。孫皓繼位後追尊大懿皇後。人物生平深得寵幸王氏通過選秀入宮...

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了 雍正為何沒有對張廷玉下手

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雍正收拾了 雍正為何沒有對張廷玉下手

還不知道: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何沒有除掉張廷玉?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這個問題真讓人措手不及啊。雍正朝的名臣多了去,除了年羹堯、隆科多和張廷玉三位,還有李衛、孫嘉誠、田文鏡、鄂爾泰等等。難道,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堯和隆科多,就應該收拾張廷玉,然後再收拾李...

李世民登基之後沒有將楊氏納入後宮,是有什麼考慮?

李世民登基之後沒有將楊氏納入後宮,是有什麼考慮?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任皇帝,是為後世爭相效仿的明君典範之一。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了解吧!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掉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後,收納了李元吉的正妻楊氏。後來,當李世民皇後長孫皇後去世以後,李世民打算封楊氏為皇後。不過後來又放棄了。那麼,他究竟為什...

甘寧:三國時期東吳大臣,粗野凶狠但厚待士卒

甘寧:三國時期東吳大臣,粗野凶狠但厚待士卒

甘寧(? - 215年),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甘寧少年時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隻財物,崇尚奢華,人稱錦帆賊。青年時停止搶劫,熟讀諸子。曾任蜀郡丞,後曆仕於劉表和黃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

趙匡胤作為北宋開國皇帝 趙匡胤為何沒有能統一天下

趙匡胤作為北宋開國皇帝 趙匡胤為何沒有能統一天下

還不知道:大宋王朝為何至始至終都沒有能夠實現天下一統呢?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曆史上非常有為帝王。秦始皇一統天下功過是非自然不必多說,千古一帝曆史上僅此一人。漢武帝開疆拓土,文治武功曆史上沒有幾人可以與之媲美。唐太宗創造大唐盛世,開疆拓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