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中國史上之一麵國旗誕生始末 清末之前無國旗

中國曆史4年前 (2020-02-21)18

討論中國龍形象在西方的傳播,離不開大清龍旗的影響,而且從現存資料來看,龍旗的影響也許是最關鍵的因素。可是龍旗作為大清國旗緣於何時何事,長期以來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和團運動失敗後,李鴻章在各種外交活動中見別國 *** 都掛著自己的國旗,而中國卻沒有,便向慈禧太後上奏,請求製定國旗。 慈禧要李鴻 章負責設計國旗圖案。李鴻章呈上了畫有虎、豹、獅、龍、麒麟、八卦等圖像的許多種國旗圖案,慈禧最後選定金龍旗作為國旗。

但是民國時期陳伯熙等人卻認為,三角龍旗早在鹹豐年間就已經誕生了,而且是因商務需要而製定的。由於廣東沿海一帶海盜多,中國商船沒有國旗庇 護,航行很不 安全,許多商船隻好冒掛外國旗幟,於是,廣東商人 *** 大清 *** :“請仿各國成例,製定一種國徽,俾便商民遵用。”禮部以中國尚龍,於1858年正式將 龍旗定為國旗。

 中國史上第一麵國旗誕生始末 清末之前無國旗

*** 配圖

康有為的說法又不一樣,他在批評龍旗不適合作為國旗的時候說,龍旗作為天子之旗,早在《詩經》時代就有了,而將龍旗由天子之旗移用為國旗,卻是 始於同治年 間(1861-1875)“同治初時,新定國旗,乃用黃龍。”康有為認為,外國人不能理解我們的龍文化,龍在西方是一種惡獸,黃旗則是病旗,黃龍旗不僅不 能贏得尊重,“反為輕譏,將來在所必改者也”。

中國之一麵國旗的來曆,居然是如此一筆糊塗賬。因此,本文擬在梳理龍旗淵源的基礎上,著重於龍旗在不同時代背景中的形製變化、功能轉換,以及伴隨著近代中國屈辱史而展開的龍旗在海內外被懸掛與被認知的曆史。

*** 戰爭前清朝無國旗

國旗、國徽都是國際交往中的國家識別符號,是基於國與國之間的平等關係而派生的。 *** 戰爭以前,中國人並沒有所謂國旗的觀念。中國乃“中央帝 國”,既不需 要外交,也不願意與其他“蠻夷小國”平等相處。所謂旌旗,主要用於帝國內部各種儀式,用來標識公侯將相的身份地位以及集團屬性等。

之一次 *** 戰爭之後簽訂的許多中外條約,均已涉及國旗概念。如1844年《望廈條約》中的theflagof the U nitiedStates,1858年《天津條約》中的A m ericanflag,現在可能被譯作“美國國旗”,但在當時的中文本中,隻寫作“合眾國旗號”。這些國家之所以需要“旗號”,是因為他們要到大清國來貿 易,為了方便大清官方“認明大合眾國旗號,便準入港”;而大清官方並不需要到他們的國家去貿易,所以,他們需要旗號,我們不用。

 中國史上第一麵國旗誕生始末 清末之前無國旗

*** 配圖

鹹豐年間,廣東發生了一起緣於“華船冒掛洋旗”的“亞羅號事件”。依據當時的海上國際慣例,沒有旗幟的商船可能被視作無國籍甚至海盜船,無法參 與國際貿 易,因此許多中國商船向外國機構申請注冊,並升掛注冊國國旗,他們能夠隨時要求外國保護,拒絕接受中國管轄。1856年10月8日,一艘名為亞羅號(A rrow )的華人商船被疑參與海盜活動,遭到廣東捕快的扣押。由於該船已經在港英 *** 注冊,聲稱升掛了英國國旗,英國領事巴夏禮借口廣東水師侮辱英國國旗,遂挑起 事端,點燃了第二次 *** 戰爭的導火線。

按理說,亞羅號事件之後,大清 *** 應該考慮製定一麵標誌大清國形象的專用旗號,方便華商進行國際貿易。可是,大清 *** 對民間商貿活動不僅不支 持,反而嚴加 打壓。在這種官民分離,以官為本的國家觀念背景下,即使大清 *** 早知別國均有旗號,但製定自己的國旗暫時還提不上議事日程。

三角黃龍旗

第二次 *** 戰爭之後,西方列強進一步侵入中國,甚至在中國水域部署海軍。中外水師如此同處一塊水域,免不了生出許多齟齬。由於沒有統一的官船旗 號,大清水 師在與西方海軍的交涉中吃了許多啞巴虧。1862年,湖北長江水域又發生了一起中英水兵鬥毆的事件,英國人占了便宜,硬說不知道那是中國兵船,拒不負責。 恭親王奕痛定思痛,開始考慮“如我處師船亦一律豎立黃色龍旗,外國果能望而知為官船,不敢輕舉妄動,未始非豫事隊維之一法”。

奕讓總理衙門給兩江總督曾國藩寫信,詢問增掛龍旗是否有礙行軍。曾國藩經與湖北江西各巡撫會商之後,當即複信表示讚同增掛龍旗:“各處師船,仿 照外國豎立 旗號之例,概用黃色龍旗,使彼一望即知,不敢妄動,且於行軍無礙。嗣後除各營旗幟照常豎立外,應分飭各營另添龍旗一麵,擬用三角尖旗,均用黃色畫龍,龍頭 向上。”

象征皇權的黃色龍旗,具有淩駕於“各營旗幟”之上的統率地位。將黃色龍旗讓渡給以漢族官兵為主的水師艦船,本身就是對水師地位的莫大提升。奕賣 了個不花錢 的人情,曾國藩則樂得為手下官兵爭點地位。奕提供給曾國藩參考的方案是“黃色龍旗”,而作風低調的曾國藩似乎考慮到了“黃色龍旗”與八旗中“正黃旗”的形 態接近,為避僭越之嫌,主動提出將“黃色龍旗”削去一角,“擬用三角尖旗”。這是曾國藩穩健政治風格的表現,但也為這麵形製特異的三角尖旗順利走出國門留 下了隱患。

1862年10月17日,總理衙門正式照會各國駐華公使:“希即行知貴國各路水師及各船隻。嗣後遇有前項黃龍旗幟,即係中國官船,應照外國之 例,不準擅 動。儻有移動,即照犯禁辦理。”這裏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之一,黃龍旗隻限於水師官船懸掛,普通民船不得懸掛。第二,外國兵船隻要是侵犯了龍旗,無論理之 長短,“均先將犯禁之案,從嚴懲辦後,再為理論別事”。因此,龍旗在外交層麵上又具有了王朝或者說國家的象征意義。

 中國史上第一麵國旗誕生始末 清末之前無國旗

*** 配圖

三角龍旗無具體規製

由於曾國藩倡議的三角龍旗隻有大致尺寸及龍頭朝向,並沒有給出具體規製,甚至旗幟的斜長及下橫長可以“各從其便”,各地水師在龍旗的材質、龍形 等方麵,都 不能統一。大一點的龍旗,龍身可以多達六折;小一點的龍旗,龍身僅有兩折;到了外國人的畫筆中,龍身還能繞出一兩個小圈圈。

1872年,總理衙門決定擴大水師三角龍旗的使用範圍。10月4日,批準將三角龍旗定為中國輪船桅梢所豎常掛之主旗式樣,“龍頭向上,旗用黃羽紗製,龍身用藍羽紗”。這裏要提請讀者注意的是,所謂“中國輪船”,特指大清官方輪船,依舊不含民用商船。

或者因為清 *** 機構辦事效率低,或者因為事不關民生,此事未在民間激起多大反響,事隔一個多月之後,才有新聞對此加以報道。上海《申報》隻在輪 船新聞中稍 稍提了一下:“北京總理衙門,照會各西國官員,謂中國新定旗式,如三角,色用黃,中畫龍,用藍色。所有福州、上海炮局所製輪舶,及各關口巡河船,均建此 旗,以標認識。”

這項製度正式下達海關時,已經到了第二年春末。1873年3月18日,總理衙門批準以三角黃龍旗作為海關船隻的標誌旗,正黃底,鑲藍色,飛龍朝上。大約與此同時,招商局等一批涉外官方機構也陸續開始懸掛黃龍旗,以示其官辦身份及國家權威。

可是總理衙門並沒有提供具體明確的旗幟規格,甚至連旗樣都不能提供。當大清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指示其助手金登幹在倫敦定製一批三角黃龍旗的時候, 也沒法給金 登幹提供準確的旗樣。金登幹隻好委托埃金頓弄一個旗樣,結果,“埃金頓先生說,他們拖延了時間,是因為從海軍部弄到旗子的正式圖樣花了很長時間”。

旗樣寄到英國之後,金登幹找了幾家公司投標 *** ,發現英國人不擅長印製這種圖形複雜的龍旗。這樣來來去去折騰了幾個月之後,金登幹給赫德寫信 說:“製旗商 說,做中國旗很別扭,需要很有經驗的人來縫製,以免旗尖‘耷拉’。如果是狀,即等腰三角形,而不是銳角三角形,旗子就會飄揚得好得多。”金登幹敢於自作主 張地建議將龍旗的銳角三角形改成等腰三角形,大約也是知道龍旗規製並不嚴格。

外交儀式中最早的龍旗

盡管三角黃龍旗早在1862年就誕生了,但在最初五六年間,似乎並沒有被朝廷官員使用在水師艦船之外的其他場合。1866年張德彝出使西方各國的時候,依然將各色國旗視作新鮮事物,還很羨慕日本有自己的國旗。

1868年,清 *** 委派原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作為涉外事務大臣,率領一個大清使團出訪西方各國。由於當時的清 *** 沒有國旗,美國人就自作主張替中國代表團 *** 了一批三角龍旗,權當中國國旗使用。

1868年4月28日,大清使團前往芒格茉街利克房中赴宴,宴會上“燈燭輝煌,正麵高懸大清龍旗與合眾花旗,左右則英法各國彩旗,隨風飄漾,綺 浪疊翻”, 中國人覺得很有麵子。不過美國人畫出來的龍旗看起來有點古怪,龍背上長著翅膀,尾巴還繞了個圈。此後,不同的大清龍旗還在多個場合反複出現。

大約是三角龍旗太拿不出手,蒲安臣還特地在美國趕製一麵象征性的四方龍旗。盡管有些現代學者認為蒲安臣擅改三角龍旗為四方龍旗的做法大大侵犯了 中國 *** , 但是因為當時的三角龍旗本來就不是國旗,也沒有具體規製,因此,率隊的使團官員並不覺得有何不妥。中方官員誌剛甚至在1868年8月20日的日記中用了一 種嘉許的語氣記載此事:“蒲使製大黃旗一麵,藍鑲邊,中繪龍一,長三尺,寬二尺。與使者命駕之時,以為前驅。”

蒲安臣不愧為中國通。曾國藩的水師龍旗,為了避免僭越,將總理衙門建議的黃色龍旗削成了“三角尖旗”。而蒲安臣 *** 的這麵外交龍旗,為了避免僭越,則特意在黃龍旗周圍加了一道“藍鑲邊”,因為在八旗位階中,藍色的色級在黃白紅藍四色中是更低的。

 中國史上第一麵國旗誕生始末 清末之前無國旗

*** 配圖

盡管大清龍旗早已天下鹹知,卻並沒有在國內舉行的外事活動中發揮作用。1869年10月22日,英國王子到滬訪問,海關放炮迎接,“見各國船桅 皆掛花旗, 計三十餘種。中土海關與船隻前掛一旗,綠色長方,中界白十字,後掛花旗廿餘方以為識”。中方廿餘方旗幟中,沒有出現龍旗的身影。

雖然設計龍旗的初衷是用作水師官船的標誌,清 *** 並未意識到需要一麵大清國旗,但由於大清國沒有其他可以用作國家象征的旗幟,這麵龍旗事實上已 經被外國人 視作大清國國旗。據何如璋1877年《使東述略》記載,大清使團船近內口時,要停下來施炮二十一聲,桅杆升日本國旗,日本戍兵也在對麵升龍旗,“炮如其 數,互相為敬”。

至遲到光緒初年,龍旗的使用範圍已經從船上擴大到陸上。1876年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上,中國展館北向建木質大牌樓一座,上書“大清國”三字, 兩旁有東西 轅門,“上插黃地青龍旗,與官衙一式,極形嚴肅”。不過,相比之下日本展館不僅場地大可加倍,布置井井,而且“遍插白地紅心旗”,顯然比大清國更加重視本 國的旗幟。

由上可見,最早在外事場合使用的龍旗,是一些美國機構或個人自作主張替中國使團設計、 *** ,並應用於中美外交儀式上的。龍旗作為涉外事務中的國家象征,大約在同治年間逐漸被中國官員所接受,但在對內明確為一種民族國家的象征,則是更加晚近的觀念。

四方龍旗:官方確認的大清國旗

奕與曾國藩討論這麵大清水師旗號的時候,隻是為了使外國兵船“一望即知為中國官船”,完全沒有考慮與國際通行旗式接軌的問題。最早提出大清國旗式應該與國際通行旗式接軌的中國人,是中國曆史上之一位駐外使節郭嵩燾。

郭嵩燾在1877年1月赴英就任途中,記載了沿途所見各國旗式,附帶對大清龍旗做了些議論。一是認為三角旗式不合國際慣例,應該改作四方旗;二是指出黃 色 乃船上危重病人的信號,不適合作為國旗顏色。結果,其副使劉錫鴻於1878年向朝廷密參一本:“查一朝旗式定自開創之天子,郭嵩燾何人,乃敢以考定為言, 所謂他日係指何日?”

 中國史上第一麵國旗誕生始末 清末之前無國旗

*** 配圖

直到1888年,在李鴻章等人主持下,才在《北洋海軍章程》中之一次使用“國旗”這個新概念“按西洋各國,有國旗、兵船旗、商船旗之別。大致旗 式以長方為 貴,斜長次之。同治年總理衙門初定中國旗式,斜幅黃色,中畫飛龍,係為雇船、捕盜而用,並未奏明為萬年國旗。今中國兵商各船日益加增,時與各國交接,自應 重訂旗式,以崇體製。應將兵船國旗改為長方式,照舊黃色,中畫青色飛龍。”

有意思的是,這份1888年發布的谘文,卻是一份追認文件。早在1876年出版的一本民間著作中,就已經明確區分了四方“大清國旗”與三角“大清國常用旗”。由此可見,大清 *** 的許多邁向現代化的官方文件,都是被形勢逼出來的無奈追認,總是事實在前,文件其後。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002/300902.html

“ 中國史上之一麵國旗誕生始末 清末之前無國旗” 的相關文章

蔣捷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蔣捷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南宋,始於高宗趙構,終於衛王,共9帝。共152年。對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知道蔣捷,是他的《虞美人。聽雨》,短短的一曲,卻道盡了他漂泊孤寂的一生。作為宋末的進士,還沒來得及赴任國家便滅亡了,一生的悲歡離合顛沛流離盡在《虞美人。聽雨》中!一,青年才俊嶄露頭角高中進士...

賈詡如果和司馬懿鬥智 誰才是更勝一籌的人

賈詡如果和司馬懿鬥智 誰才是更勝一籌的人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如果賈詡與司馬懿鬥智,誰更勝一籌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作為三國時代的兩個大陰謀家――賈詡和司馬懿,他們都詭譎陰狡,智略深長,那麼如果兩人鬥智,誰又能更勝一籌呢?關於司馬懿,大家都清楚,他有著超乎於常人的強大毅力,屢挫屢戰,堅執不屈。如同伏在草叢中屏...

諸葛亮三氣周瑜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相是什麼

諸葛亮三氣周瑜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相是什麼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諸葛亮“三氣周瑜”故事發生在《三國演義》裏,正史沒有這一出。周瑜之所以被氣到吐血,實則為氣上加氣,導致舊傷嚴重複發而亡。諸葛亮“窮追猛打”《三國演義》將正史事件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化、多視角的...

漢朝有三位竇皇後,她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漢朝有三位竇皇後,她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古代一個家族的飛黃騰達,往往隻因為某一個人。家族成員未必出彩,但就是因為帶頭的那人受到皇帝青睞,間接帶領全族人走向了輝煌,漢朝時期的竇氏一族就是這樣的。漢朝時期一共出現了三位竇氏皇後,她們分別是漢文帝皇後、漢景帝生母——孝文竇皇後,漢章帝皇後、漢和帝嫡母——章德竇皇後,漢桓帝...

慕容彥超是什麼人?劉承祐的死跟他有何關係?

慕容彥超是什麼人?劉承祐的死跟他有何關係?

慕容彥超,五代時軍事人物。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乾祐三年(950年),後漢大將慕容彥超率軍與反漢的郭威在開封城外大戰。李太後囑咐慕容彥超要好好保護皇帝劉承祐的安全,但慕容彥超卻不以為意,認為自己輕易就能大敗郭威。結果第二天慕容彥超就兵敗而逃,劉承祐也死於...

李世民在處理李承乾的時候 李世民為什麼要選擇上策而不是其他選擇

李世民在處理李承乾的時候 李世民為什麼要選擇上策而不是其他選擇

李世民如何處置李承乾方為上策?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作為唐高祖李淵的次子。雖然其因為並非長子而無緣太子之位,但由於其在唐朝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手下人才濟濟。所以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用武力奪取了本應是兄長...

匡衡在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匡衡在曆史上有哪些故事?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鑿壁偷光,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出自《西京雜記》。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了解吧!無疑,讀書改變命運這是正解。西漢大經學家、一度官至丞相的匡衡,用發奮苦讀的精神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鑿壁偷光”的故事也美名天下。但所謂“勿以惡小而為之”,雖然“偷光”看起...

有哪些與顧榮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有哪些與顧榮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顧榮(?-312年),字彥先,吳郡吳縣人,西晉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擁護司馬氏政權南渡的江南士族領袖。孫吳丞相顧雍之孫、孫吳宜都太守顧穆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顧榮弱冠時仕於孫吳,與紀瞻、賀循、閔鴻、薛兼並稱“五俊”。吳國滅亡後,與陸機、陸雲一同入洛陽,號稱“洛陽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