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真的不行嗎 曆史上有人試驗過嗎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3)109

對魏延的子午穀奇謀可行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子午穀奇謀”是三國時期一次大膽的軍事構想,由於當時並未實施,因而被後人津津樂道。

支持的人說,“兵者,詭道也”,如果諸葛亮當時采用此計,那麼蜀漢的命運將被改寫;反對的人說,此計風險太大,幾乎等同於直接送命。

1400年後,當有人真正將子午穀奇謀用於實戰,結果又是如何呢?

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真的不行嗎 曆史上有人試驗過嗎

背景與地形

公元228年春,蜀漢在經過多年的準備之後,以“興複漢室,還於舊都”為由,在諸葛亮的率領下正式開始北伐中原,進攻曹魏。

要想從北伐的出發地漢中,到達目的地關中地區,就必須要麵對秦嶺這個巨大的阻礙。

秦嶺可不隻是一座山,而是一群山,這裏山高林密、地形複雜,有很多峽穀,時不時還有猛獸出入。

不過它也並非密不透風,共有5條道路可以穿越,它們可分為2條平路與3條山路。

2條平路:祁山道、陳倉道;

3條山路:褒斜道、倘駱道、子午道。

最偏的是祁山道,通往隴右(隴山以西的地區),它離漢朝舊都長安最遠。

最近的是子午道,其北口離長安最近。

諸葛亮屬於“遠派”,喜歡走更遠的平地,主張更穩妥的“邊打仗邊屯田”的作戰模式,以保證軍隊糧草充足,然後在此基礎上,逐步往長安方向一路“平推”。

所以,他認為之一次北伐的路線應當走最偏的祁山道,因為該道所通往的隴右地區不僅地勢平坦適合種田,而且養馬業發達,盛產好馬,這對缺乏騎兵的蜀軍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

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真的不行嗎 曆史上有人試驗過嗎

有了“遠派”,那自然就有“近派”,子午穀奇謀便是“近派”魏延的主張。

他認為,雖然子午道地勢崎嶇,山穀狹窄,不適合大規模行軍,但它離長安最近,所謂“兵貴神速”、“出奇製勝”,若能順利突襲,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據《魏略》的記載,當時魏延具體的提議是:

1。 請丞相借他5000精兵,再加5000人運糧,從褒中出發,沿著秦嶺往東走,再通過子午道北進,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2。 魏延聽說鎮守長安的夏侯楙年紀小,隻是憑借曹操女婿身份當的太守,就是一紈絝子弟,生性膽小懦弱,又無謀略。到時聽到蜀軍突然來了,他必定乘船逃走,這樣長安城內就隻剩下那些不懂軍事的禦史、京兆太守等文官。

3。 至於糧草補給,可以去長安糧庫拿,也可以依靠城中百姓的穀物,一共能堅守差不多20天。

4。 丞相率主力部隊從斜穀來,由西向東進軍,在20天內與他會合,那麼關中西部地區皆可平定。

另一個版本的子午穀奇謀則來自陳壽的《三國誌》,大致意思也差不多,不同之處在於魏延的目的地其實是長安旁邊的潼關,通過佯攻或繞開長安,先把潼關攻下並守住,以此切斷曹魏對關中的援軍,隨後再等諸葛亮包抄跟進,最終實現魏延與諸葛亮的“關門打長安”。

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真的不行嗎 曆史上有人試驗過嗎

我們暫且不論二者哪個為真,因為它們的作戰思路都是相似的。

我們不妨分析一下此計本身到底是否可行,如果可行的話,在當時那個背景下,其難度和風險又是多大呢?

從子午穀十天到長安有多難?

子午道是沿著懸崖峭壁鑿出來的一條小路,路麵高低不平,地形險峻崎嶇,非常難走,而且路的寬度也隻能容納兩人左右。

先來做個大致的計算:子午道全長600餘裏,用現代單位換算,約等於300多公裏。也就是說,魏延部隊裏的這1萬人,每個人每天需要在子午道上走30多公裏才能實現“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如果說這對那些5000精兵來說不算什麼問題,那麼剩下的5000輔兵可就比較難了。他們的體力肯定不如精兵,而且還要人力推車來運送糧食。

比如後麵運糧的5000人走不動了,前麵的5000精兵就要等著他們,因為士兵隻有吃飽了才走得動。這麼一來一回,倘若隊伍的行軍進度比計劃晚一天,那麼糧草就要緊張一天。

根據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裏的計算,魏延部隊的糧草供給極限是18天,如果算上戰敗後撤退時的糧食,就要除以2,也就是說,從子午道去長安保險起見應在9日內完成。

當然,魏延壓根就沒給自己留後路,沒有考慮到與敗有關的任何事,就像他在提議中所說的,後續的糧草要靠攻下城後去敵方那裏搶。

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真的不行嗎 曆史上有人試驗過嗎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天氣。一旦下雨,地麵濕滑,那麼行軍速度必然減慢。倘若還遇上連續的雨天,然後在子午穀內拖到了1個多月,那麼一大半的人在裏麵餓死都有可能。

這裏舉一個曹真的例子。

在之一次北伐後不久,曹魏兵分三路進攻蜀漢。司馬懿沿漢水而上,張郃、郭淮從褒斜、祁山進攻,而曹真則率領著主力部隊走子午穀,從長安直達漢中。

結果曹真的主力軍在子午穀內遇上了大雨,連下了好幾天,走了一個月連一半的路都沒走完。

而此時,另外兩路的司馬懿與張郃、郭淮部隊都到漢中了,因為兵力不足被諸葛亮擊敗。在子午穀得到消息的曹 *** 力軍士氣低落,加上糧草不足,最終原路返回。

除了超強的全軍機動力、糧草補給、天氣這些因素,還有敵方不能在子午穀設有哨所,甚至埋伏兵,這也是先決條件。因為一旦被發現,必將全軍覆沒。

所以說,子午穀奇謀完全就是一次賭博。你說十天到長安不可能嗎,也未必,但如果你真的去做了,有可能一次就成了,也可能下場比那曹真還慘。

夏侯楙會逃跑嗎?城能打下來嗎?

假設魏延之一輪真的賭贏了,十天就到了長安城下。

那麼這時候問題來了:怎麼攻城?

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真的不行嗎 曆史上有人試驗過嗎

這長安乃百年古都,經過兩漢的大力整修,其城守之堅固,絕非一般小城所能比。

魏延的這一波“子午穀急行軍”為了盡快抵達長安,肯定不會帶什麼攻城裝備。所以這就矛盾了,對麵城牆如此難攻破,自己又沒有攻城武器,難道要靠意念來攻城嗎?

還真是與意念有關。魏延認為,單憑他們的震懾力就夠了——太守夏侯楙聽到他們來了,就會嚇得棄城逃跑,於是長安就被他們拿下了。

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有趣的畫麵:魏延的部隊來到長安城外,啥也不做,就在那裏嚇唬人家,等人家投降。

正史中對於夏侯楙的記載較少,隻寫道他不喜歡戰爭兵法,但擅長做生意。所以我們看,從“擅長做生意”就說明這人並不笨,還是有腦子的。

但凡夏侯楙有點腦子,是不可能棄城而逃的:

1。 曹魏坐擁九州之地,兵力居三國之首,所以在夏侯楙的身後是有著強力的後盾。

2。 對麵的蜀軍並無攻城器械,對於攻城並無良策,隻是在那裏虛張聲勢。

3。 況且這長安是大城市,是曹魏西部的大本營,兵精糧足,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降的。

退一萬步說,就算夏侯楙真的膽小至極,坐船逃跑。但此時城內還有其他官員在,他們就一定會乖乖投降嗎?

對於“將軍先走,末將願領一支精兵堅守城池”的橋段相信大家已經都很熟悉了,因此城中哪怕隻要有一個人願意留下來固守,那麼魏延的部隊就將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因為他們的糧草自我保障極限是18天,如果久攻不下,他們就會被自己活生生地耗死了。

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真的不行嗎 曆史上有人試驗過嗎

而僅憑魏延部隊的裝備,強攻下長安(或是《三國誌》裏寫的真實目的地“潼關”)顯然難度很大,所以相比之下更切合實際的做法是:

魏延早在漢中當太守時,就已經在長安城內安插了不少自己的內應和奸細,這樣等到他的“輕裝急行軍”從子午穀趕到長安時,內應將城內的高級官員全部殺盡,這樣的操作顯然比站在城外幹等著人家投降要靠譜。

如果魏延當時真的有這個安排,他就一定會告訴諸葛亮,否則永遠無法打動諸葛亮采納其計策。而《魏略》和《三國誌》都沒有提及魏延安插了內應。

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可以拿下長安:夏侯楙等人實在忍受不了魏延軍的挑釁和侮辱,結果長安守城軍打開城門,主動出擊,最後被久經沙場的魏延擊敗。

子午穀奇謀,蜀漢玩不起的奇謀

我們再假設魏延真的猶如神助,拿下了長安或是潼關。

但打下來之後,還要麵臨曹魏各路援軍的攻擊,甚至四麵夾擊。與此同時,諸葛亮還必須一路順利“平推”,與魏延會合。

人們總說奇謀貴在一個“奇”字,但也別忘了,“奇”本身就對應著低概率。

分析到這裏,不難發現,子午穀奇謀本身就屬於一個低概率事件,再結合當時背景下的各種因素,導致這個概率降了又降。

當時的蜀國,全國兵力不超過10萬,魏延的子午穀奇謀若是失敗了,蜀漢就要損失整整1萬兵力,還要失去魏延這樣珍貴的名將。而魏延要是成功了,蜀漢就將用全部的兵力與曹魏不到一半的兵力決戰,贏了確實能一統關中,但敗了就是直接滅國。

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真的不行嗎 曆史上有人試驗過嗎

所以說,蜀漢的國力、兵力決定了其無法承受子午穀奇謀帶來的種種風險。

有趣且諷刺的是,曹魏最終滅蜀的 *** ,也是類似“子午穀奇謀”的戰術。

三國後期,曹魏的鍾會率主力軍與薑維在劍閣僵持不下,此時鄧艾偷渡陰平,一路殺進成都,劉禪最終投降。

有人就會說,劉禪都投降了,這長安的夏侯楙為什麼就不會投降呢?

這還得從當時的背景來分析。

子午穀奇謀:魏國曹叡乃明君,且曹魏實力強大,兵馬糧草充足。而蜀國一旦奇襲失敗,則有滅國風險。

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真的不行嗎 曆史上有人試驗過嗎

偷渡陰平:蜀君劉禪聽信小人讒言,乃昏君,蜀漢本就民困國乏,兵馬糧草嚴重不足,成都城內的很多人都不想為劉禪效力了。而魏國即使奇襲失敗,還有大把的機會再次伐蜀。順便提一句,鄧艾偷渡陰平時,全軍那也叫一個慘烈。

“子午穀奇謀”的實戰版——黑水峪之戰

在魏延提出子午穀奇謀的1400年後,一個叫高迎祥的人實現了魏延的“夢想”。

彼時,正值明末農民起義大爆發,其中影響力更大的就是“闖王”高迎祥領導下的一支農民軍,李自成那會兒還是高迎祥手下的“闖將”。

與張獻忠在漢中會師後,高迎祥想要攻下西安(原“長安”),此時,不知道他是真的借鑒了史書中魏延的子午穀妙計,還是自己突發奇想,他決定領5萬精兵,從子午穀進軍西安。

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真的不行嗎 曆史上有人試驗過嗎

高迎祥走的是子午河黑水峪蒲河道,然後走周至縣,基本上算是去關中最近的路。

在到三河關時,全軍受阻。此關均由石頭砌成,堅固難攻,高迎祥率兵攻了4天才將其攻破。

當時鎮守西安的是孫傳庭,他可不是一般人,明史曾評價他“傳庭死而明亡矣”。

孫傳庭從小就熟讀兵法,他爬上光頭山一看,那高迎祥軍隊的一舉一動看得是一清二楚。他對部下胸有成竹地說了兩個字:“全滅”。

他安排大將在西邊虎豹河穀口,還有東邊澇峪河穀口守穀,自己率軍將戰線後撤60裏,並且設伏於黑水峪出口兩側的山上,最後,命副將帶3000精銳繞到敵方身後,阻斷其後路。

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真的不行嗎 曆史上有人試驗過嗎

這麼一通安排下來,孫傳庭相當於給高迎祥埋了個“大坑”。

而子午道上的高迎祥則受到了天氣的影響,那時候下暴雨了,全體將士都饑寒難耐,而且這一路走得是人困馬乏。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他們步入孫傳庭的“大坑”時,結果可想而知了。

“闖王”高迎祥最終被活捉,押送至北京,被崇禎皇帝下令處死。

我們前麵分析說魏延的“子午穀奇謀”要想順利完成,要經過差不多3輪的考驗(順利走完、對方開城投降、攻占後守住),很顯然高迎祥在之一輪就賭輸了。

雖說那夏侯楙的軍事能力遠不如孫傳庭,但魏延大軍隻要被沿路的哨所發現,那麼後果很可能就跟高迎祥軍一樣。

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真的不行嗎 曆史上有人試驗過嗎

而且,我們看曹真當年走子午穀時是遇上了連續的大雨,高迎祥走子午穀是遇上了雪天,可見天氣真的是決定性因素。如果遇上不利的天氣,除了全軍機動力減慢,戰鬥力也會大幅下降。

所以,要想實現“子午穀奇謀”,天時、地利、人和,必須全部滿足,隻要少了其中一個,那麼全軍必然原路返回,甚至被對手全滅。

參考文獻

中國知網;論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社會科學Ⅱ輯; 哲學與人文科學;中國古代史;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1505/966.html

“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真的不行嗎 曆史上有人試驗過嗎” 的相關文章

乾隆下江南的時候,為何要殺掉一個算命的道士?

乾隆下江南的時候,為何要殺掉一個算命的道士?

乾隆皇帝生性喜愛享樂,多次下江南,其中發生了許多趣事,那麼他下江南的時候,為何要殺掉一個算命的道士?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話說,有一次乾隆在下江南的路上,走著走著突然遇到了一個算卦的先生,本著好奇的心理,乾隆便與之交談了一番。交談之中,乾隆發現這位老道士似乎算出了他的經...

漢文帝與漢景帝在曆史上是什麼樣的皇帝?

漢文帝與漢景帝在曆史上是什麼樣的皇帝?

文景之治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盛世,對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我們學過中學曆史的都應該記得課本上關於“文景之治”的描述,誇讚文景時期漢朝的休養生息、為政寬鬆,是為一大盛世。然而,偶然的機會讀到毛主席對於二人的評價,感到很是詫異。毛澤東認為文、景帝乃守成之君,無能之輩。不...

朱治、朱然、朱桓、朱據幾人是什麼關係?在東吳是是什麼地位?

朱治、朱然、朱桓、朱據幾人是什麼關係?在東吳是是什麼地位?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我們讀三國,經常會對一些人物有些模糊不清的感覺。比如潁川荀氏的荀彧、荀攸、荀諶、荀悅等子弟,之前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進行了介紹。今天我們再來介紹一下,東吳朱氏的大將們,朱治、朱然、朱桓、朱據。朱治——孫堅舊將,三朝元老朱治,字君理,丹楊郡...

孫權的位置都是孫策給的 孫策後代為何斷子絕孫

孫權的位置都是孫策給的 孫策後代為何斷子絕孫

孫策將江東留給孫權,孫權為啥弄得他斷子絕孫?這麼回報合適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很多人對孫權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這件事耿耿於懷,為啥?因為東吳的江山是孫策打下來的,怎麼也得追封個皇帝吧?那麼我們來看看司馬家類似的情況。我們都知道,司馬師被侄兒司馬...

華雄在連殺四將的時候 曹操為什麼不讓手下人出戰

華雄在連殺四將的時候 曹操為什麼不讓手下人出戰

華雄連斬四將猖狂至極,為何曹操不讓手下猛將出戰?他在害怕什麼,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事實上,麵對囂張猖狂的華雄,曹操之所以不讓手下出戰,主要是因為這三個原因!囂張的華雄董卓篡奪東漢大權後,惹得眾人不滿,於是十八路諸侯聯合起來,準備討伐董卓,這可把...

對於漢獻帝來說 曹操的死是好事還是壞事

對於漢獻帝來說 曹操的死是好事還是壞事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曹操之死對漢獻帝是好事還是壞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漢獻帝是東漢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其雖然頗具才能,但在其父漢靈帝采納宗室之狼劉焉設立州牧的建議後。東漢的滅亡已經大勢所趨,即使光武再世也難以挽回。因此漢獻帝做了數十年的兒皇帝後,被迫禪讓帝位給曹丕,東漢王朝至此滅亡...

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為母親才選擇離開劉備嗎?

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為母親才選擇離開劉備嗎?

徐庶本名徐福,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眾所周知,徐庶之所以離開劉備,主要是因為徐庶的母親被曹操控製。除此而外,還有另外三個原因,可能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是什麼呢?(我們從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裏尋找答案):一、三國博弈,各自帳...

柴榮是個什麼樣的皇帝?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柴榮是個什麼樣的皇帝?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柴榮,後周第二位皇帝,曾改姓郭,繼位後恢複柴姓。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顯德元年(954年),32歲的柴榮成為後周皇帝,麵對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的亂局,他立下“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大誌向。此後柴榮對內休養生息,對外開疆拓土,使得後周日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