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清朝亡了一百多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他們是誰?工資誰發?

中國曆史1天前2

前言

中華文化的傳承體現在很多方麵上。古代社會在“婚喪嫁娶”上的重視程度隨處可見,其中在“喪”事上,更是追求“入土為安”之說。所以對於古代皇家貴族,他們更是得裏裏外外安排得事無巨細。

由此曆朝曆代除了我們熟知的文武大臣外,還有“守陵人”這一職位可供選擇。並且這一職位可能放在我們現在是避而不及,但放到古代社會可是爭相爭取的一職。

如此,古代“守陵人”一職有何吸引力?而清朝滅亡以後,為何流傳至今還有“守陵人”呢,他們的生活又依靠什麼來維持呢?

一、古人的重視

古人們深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便會更加重視死後的安寧。就墓地的選址上也必然得是風水寶地,並且放在我們現在恐怕也還存在。

依照曆朝曆代的統治者來說,他們在活著的時候便開始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來修建陵寢,重視度更是出奇的高。

而且在他們認為山陵的修建又與國勢乃至自己的帝位情況有關,不論長短還是興衰隻要是涉及到了,便不會不去做。生前他們的生活就富貴奢華,死後自然也會有更高的追求。

要說最為重視之處恐怕還得是選址、守護、祭祀等事宜上。畢竟就清朝而言,就修建了不少陵墓。

清朝從努爾哈赤開始一直到溥儀退位,前前後後將近三百年的曆史,改朝換代皇帝都換了好幾任,再加上一些皇後妃嬪、皇子等,皇室貴族子弟數不勝數,人員數量上可謂也是家大業大。

作為天子,皇帝的喪葬最不能馬虎,其中我們熟知的關外三陵、清東陵、清西陵是清朝最為著名的陵墓,他們在選址等方麵上就下了很大的功夫。

就清西陵而言,它就更換了不少位置。不僅當時有派遣大臣前去實地考察,更依據古籍、曆代帝王的營建之地等作為參考,在皇帝的全方位考慮下才做出了最後的決定。

直到雍正八年,這一皇陵開始建造,長達六年的時間才得以竣工。不過這還不是真正的完成,因為後來也有建立起昌陵、崇陵等,這是皇帝的陵寢,自然也就有皇後、妃嬪的園寢,甚至是公主、阿哥陵。

總之,曆朝曆代的陵寢不管建在何處,都是離不開壯觀之說的。

清朝在營建之初,不隻是專注修建的任務,其中還有安排大量的人員前去擔任負責和守護的任務。負責的是什麼?當然是陵區的建造了,而守護的任務,也便是一個長期的工作。

其中這些守護者多是八旗子弟,不乏是一些貝勒、大臣、侍衛等,總之身份、地位都不低。他們依靠朝廷的俸祿為生,承擔著建造、保護、維修等工作,一定程度上說他們在其中也算是手握重任。

不過就他們的生活狀況來說,還是很清閑的。畢竟無人管轄,又衣食無憂,在清朝可以說是爭相上任的一職。

二、清朝“守陵人”

但“守陵人”,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以的。皇帝派去的自然是自己家族中人乃至忠誠度很高的人。

首先八旗子弟中鑲黃旗、正黃旗、正白藍旗出身的子弟後輩是首要選擇,畢竟他們守護自己的祖先是應盡之責,並且簡單來說自己家的人自己來守著恐怕最為放心。

還有就是朝廷親派的大臣了。雖然他們是聽命行事,但是守護陵寢可與處理其他朝政事務大不相同,甚至說在皇帝這的考驗會更大,除了認真外,忠誠是最重要的。

最後他們是主要看守者,但僅憑他們的力量進行守護恐怕還不夠。如此內務府便會派出一定數量的衛士進行守衛,這樣朝廷才能得以放心。

這項工作總歸是不如在朝廷建功立業來得快,這時就需要朝廷做出更加吸引人的地方了。除了官職、地位,恐怕最能拉攏人心的就是俸祿、待遇了。

相傳在清朝,普通百姓的生活無疑是養家糊口,好的年收入在二十兩的也有,雖說看著不多,但也足夠過得不錯。

乾隆時期,在朝廷任職的官員俸祿可不低。以三品的更高長官來說,他的年俸銀可達到了一百五十兩,並且還有什麼俸米折銀、養廉銀等,最重要的是他們名下的田地更是不少。

就連更低的官員,每個月都有固定的俸祿二兩收入,再加上一些田地的收入,總歸是要比普通百姓好上很多的。

“守陵人”自然也算是一個職位,俸祿和糧米等自然是每個月都有的。再遇上什麼大日子,他們必然也是勞苦功高者,賞賜更是收獲不少。

所以這一時期的守陵人可謂是衣食無憂更悠然自得,遠離朝堂的爾虞我詐,怎麼不算是一件好差事呢?

不過,到了晚清時期,守陵人的日子也不好過了。因為他們的待遇如何,是跟著朝廷的富裕與否走的。以晚清慈禧太後對自己大方,對其他人摳摳搜搜的作風看,守陵人的收入恐怕也大大降低了。

好在清朝滅亡時,還念著他們的祖宗,曾與民國 *** 達成了一定的協議,其無疑就是為了守住守陵人,其中工資就有明確提到。這件事對於民國 *** 來說還是很簡單的,所以守陵人生活上還能過得去。

不過後來隨著局勢的變化,他們的日子也就不景氣了。更出現了盜竊、賣官等情況。但隨著我國的日子越來越好,他們也就不單單隻是守陵人,可以說他們守護的是一份文化,是一份傳承。

三、守護的意義

曆史是需要很多人去守護的,曆史上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物件等都有著不同的意義。

其中“關外三陵”,最早的始建於明代中晚期,他們建造完成後,又隨著曆史的變遷會進行改建和增建等。可以說它經過了很長的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是曆史的見證者。

在清朝它的地位非常的崇高,就連後來的皇帝都得對其重視不已,由此才出現了我們所知曉的守陵人員,這份獨具特色的文化顯然在後世也需要重視和維護起來。

可以說不管是在政治還是經濟、文化等方麵上都是一份曆史的縮影,對於我們了解和學習清朝的曆史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結語

因為“守皇陵”所以出現了守陵村,始終也是有忠誠之人的,他們將其傳承了下來,甚至緊密的聯係了起來。

清朝滅亡前,他們得以生存的源頭是皇陵。清朝滅亡一百多年後,同樣也息息相關。這是一份寶貴的遺產,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它都是我們所需要守護的,是一份責任所在。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5420.html

“清朝亡了一百多年,為何至今還有人守皇陵,他們是誰?工資誰發?” 的相關文章

乾隆上位後大肆給宗親翻案 乾隆為什麼和雍正做對

乾隆上位後大肆給宗親翻案 乾隆為什麼和雍正做對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乾隆繼位後,大肆為舊朝宗室翻案,他為什麼偏要和雍正唱反調呢?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對於乾隆來說,是一個創造曆史的一年。這一年,乾隆正式為多爾袞平反昭雪,恢複原爵;這一年,他下令將已去世36年的弘晳恢複原名,收入宗籍;這一...

納蘭明珠對康熙做出了哪些貢獻?他有何過人之處?

納蘭明珠對康熙做出了哪些貢獻?他有何過人之處?

“三藩之亂”平定後,康熙帝論功行賞納蘭明珠名列前茅,是為大清立下奇功。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從夏、商、周到元、明、清,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猶如一扇多彩的屏風,推開這扇隔板,你會發現曆史原來如此瑰麗多彩,讓人神往。曆史還是一麵鏡子,可以照射出許許多...

朱亮祖身為功臣又手握免死金牌 朱元璋為何還要處死他

朱亮祖身為功臣又手握免死金牌 朱元璋為何還要處死他

對開國功臣朱亮祖無謀反之心,手握免死鐵券,為何還被朱元璋處死?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開國功臣朱亮祖犯下死罪,亮出免死金牌脫罪,朱元璋卻說立斬不赦,那這些免死金牌有什麼用?朱亮祖到底犯了多大的罪,即使手握免死鐵券還被殺無赦?那跟隨朱元璋建國的其他功臣都怎麼樣了?他們的...

官渡之戰袁紹占據絕對優勢 袁紹敗給曹操是因為用人嗎

官渡之戰袁紹占據絕對優勢 袁紹敗給曹操是因為用人嗎

對袁紹有兩個頂級謀士,如果被重用官渡之戰敗的就是曹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官渡之戰是曹操打的最為精彩的一場戰爭之一,在這場戰爭中曹操以兩萬兵力大破袁紹十萬大軍奠定了自己北方霸主的地位。那麼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袁紹為何會慘敗在曹操手上呢?其中一個最為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袁...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淵應該擔任什麼責任?

玄武門之變的發生李淵應該擔任什麼責任?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曆史事件,今天曆史網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玄武門政變”對於李淵來說是殘酷的,兒子們互相廝殺,兩個兒子被殺死,並且腦袋還被割了下來。十多個孫子,也在一日之間全部被殺光。當時李淵已經60歲了,對於一個60歲的老人來說,他情感上受到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不過,...

呂據: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屢立戰功最後為何自殺?

呂據: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屢立戰功最後為何自殺?

呂據(?-256年),字世議,汝南細陽人,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大司馬呂範次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初因父親功勳,授任郎官。呂範臥病時,任副軍校尉,輔助掌管軍事。黃武七年(228年),呂範去世,呂據襲封南昌侯爵位,拜安軍中郎將。多次征討山越,每次皆能取勝。隨潘濬討伐五谿,...

蕭正德是什麼出身?他投靠侯景的原因是什麼?

蕭正德是什麼出身?他投靠侯景的原因是什麼?

蕭正德是蕭梁臨川王蕭宏之子,梁武帝蕭衍之侄。下麵由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太清二年(548年),侯景起兵反叛,攻打建康,蕭梁自此陷入侯景之亂帶來的巨大災難。就在梁武帝忙著進行平叛時,他的親侄子與養子蕭正德卻投靠了侯景,聯合叛軍圍攻建康。那蕭正德為何要背叛自己的親伯父...

陳平是個什麼樣的人?關於他的評價如何?

陳平是個什麼樣的人?關於他的評價如何?

陳平是西漢開國功臣之一,是劉邦身邊的謀士,是謀臣張良的好搭檔。下麵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陳平雖出身貧民家庭,卻自幼“好讀書”。其兄把振興家族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身上,為給弟弟創造良好學習環境,任勞任怨承擔起家裏三十畝地的耕種任務,且在聽到妻子對弟弟頗有怨言時,“逐其婦而棄之。”陳平獨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