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朱元璋的軍戶軍屯製為什麼會破滅?原因是什麼?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11-24)2

曆史上的中原大一統王朝為了應對外來入侵和內部動亂都擁有著相當規模的軍隊,如秦漢,隋唐,元明清,但各朝都受製於那個時代的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軍隊數量少有超過百萬的(宋朝較特殊)。因為龐大的軍隊會消耗大量的國家資源,尤其是供養軍隊所需的糧食。因此,能否處理好維持相當規模的軍隊和資源供給之間的關係,成為了曆代王朝所頭疼的事。

這兩者的關係一旦處理不好,便會危及到王朝的統治。如漢武帝時期,漢朝軍力強盛,四處征伐,甚至深入漠北北擊匈奴,一係列的勝利讓漢武帝的榮耀達到了前代帝王所不曾有的巔峰。但是,到了武帝晚年,卻因軍事過度消耗國力,使得“海內虛耗,戶口減半”,讓漢朝有了“亡秦之跡”。

朱元璋的軍戶軍屯製為什麼會破滅?原因是什麼?

然而,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卻曾不無得意的說過這麼一句話,“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這裏的百萬不是虛指,而是實數,因為明朝在朱元璋時期確實擁有著一支一百八十萬的龐大軍隊,並且朱元璋所說的不費百姓一粒米雖有些誇大,但與其他王朝相比,朱元璋時期百萬明軍所需的龐大供給確實沒有給百姓帶來很大的負擔。產生這種獨特現象的原因就在於朱元璋確立的軍戶製和軍屯製度。

但有意思的是,被朱元璋所津津樂道的“不費百姓一粒米”的軍戶和軍屯製並沒有過太多就遭到了破壞,並且在這種製度下軍隊的戰鬥力也愈發下降。那麼,為什麼如此“好”的一個製度會遭到破壞並影響軍隊戰鬥力呢?要想探究這個問題,便要先談一下這個被朱元璋稱為“不費百姓一粒米”的軍戶軍屯製到底是怎麼回事。

元朝末年天下混戰不斷,群雄割據。朱元璋自應天起家,最終依靠龐大的明軍統一了全國。因此,在反元戰爭中逐漸形成的明軍在一開始便擁有著龐大的規模和很強的戰鬥力。明朝建立後,國內局勢仍然不太平,元朝的殘餘力量實力仍然不可小覷,因此,維持明軍的數量對於新生的明帝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因為元末的戰亂,人口銳減,導致了大量的土地拋荒。針對以上兩點,朱元璋便在唐朝“府兵製”的基礎上構思出了一個他認為極為完美的製度,即“軍戶軍屯製”(衛所製度)。

朱元璋的軍戶軍屯製為什麼會破滅?原因是什麼?

朱元璋本著寓兵於農的設想,首先將天下戶口分為民戶和軍戶,軍戶世代當兵,平時耕作,戰時參戰。又將全國軍隊劃分為近四百個衛所,每衛有兵五千六百人,並將這些衛所分布全國各地。同時,明朝廷將大量的土地分配給各衛士兵,實行屯田,並詳細的規定了各處衛所士兵進行守衛和耕作的比例,如明製,處於邊境的衛所要有三分的士兵擔負守備任務,餘下的七分士兵則進行耕作,軍屯所收獲的糧食全部供給士兵。

因此,我們會發現朱元璋時期製定並實行的軍戶軍屯製度在當時有著很多好處。一是實行軍戶製,對於穩定軍隊數量和戰時快速動員、征調軍隊有著莫大的好處;二是軍屯製實現了兵農合一,軍屯收獲糧食全部供給軍隊,減少了國家負擔;三是避免了由國家四處提供軍需而導致的轉運過程中的巨大消耗。 所以軍戶軍屯製對於穩定明軍數量和戰鬥力,鞏固明初的統治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朱元璋的軍戶軍屯製為什麼會破滅?原因是什麼?

但這種被朱元璋在理想中認為是完美無缺的製度卻也有著致命的缺陷,即在封建農耕時代,保證生產的根本便是要擁有土地,因此建立軍屯軍戶製的根本也是土地。要命的是,朱元璋在製定製度時卻沒有考慮到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口是會大量增長的,而土地則有可能會被兼並。有明一代,土地兼並的現象十分嚴重。在民田已無法滿足權貴們貪欲的時候,軍屯的土地自然就被他們惦記上了。各種達官顯貴,軍官將領,乃至於領兵宦官都紛紛將手深入到了軍屯的土地上,大片軍田被侵占。

《明實錄》曾記載兵部尚書王驥的上疏 ,他稱:“國初,貴州二十衛所屯田、池塘共九十五萬七千六百餘畝”,但王驥在巡視後發現,才過去幾十年,這九十六萬畝的土地和池塘就已經是“徒存虛名”,正所謂“良田為官豪所占”,“貧窮軍士無寸地可耕”。又有鎮守太監王貴,在陝西任職期間,霸占軍隊屯田一萬畝,有屯田兵士一千多人被迫為其耕種,這些軍戶們在軍屯被兼並的情況下的生活愈發難過,史載:“軍士妻子,衣食不給,皆剜蕨根度日”, 而原本應擔任起耕戰職責的軍士們則“飲恨吞聲,無可控訴”。

朱元璋的軍戶軍屯製為什麼會破滅?原因是什麼?

同時,應注意的是,屯田的軍士們還有整個家庭需要供養。開國初期的軍戶家庭,隨著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人口隻會越來越多,但能讓他們進行生產滿足所需的屯田則越來越少,這使得很多軍戶家庭的生活越來越糟糕,軍戶們的待遇越來越差,當對軍屯土地的侵占之風愈演愈烈之時,軍士們的大逃亡便開始了。

麵對士卒大量逃亡,明軍的將領軍官們並不嚴加管理,反而樂於放縱他們逃亡。因為士卒逃亡後,軍官便可以吃逃亡士卒的空額,於是各地衛所的士兵缺額越來越嚴重,到了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逃亡明軍已達一百六十萬之眾,剩下的也盡是些老弱病殘,再也談不上有何強大的戰鬥力了,軍戶軍屯製寓兵於農的設想徹底破滅,而明軍的戰力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弱。

因此,綜上所述,朱元璋在明初所創立的號稱“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的軍戶軍屯製度盡管在建國之初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卻在後來短短的幾十年中因土地兼並的愈演愈烈,軍士大量逃亡而破產。使得明軍的戰鬥力也越來越弱,最終迫使明朝開始了征兵和募兵製的改革。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11/96145.html

“朱元璋的軍戶軍屯製為什麼會破滅?原因是什麼?” 的相關文章

李自成和朱元璋都起義了 李自成最後為什麼會失敗

李自成和朱元璋都起義了 李自成最後為什麼會失敗

還不知道:和朱元璋相比,李自成起義為什麼會失敗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明史》:崇禎十七年三月乙巳,賊犯京師,京營兵潰。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後周氏崩。丁未,昧爽,內城陷。帝崩於萬歲山,王承恩從死。禦書衣襟曰:“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

諸葛亮北伐如此艱難 諸葛亮為什麼還要窮兵黷武的北伐

諸葛亮北伐如此艱難 諸葛亮為什麼還要窮兵黷武的北伐

對諸葛亮明知北伐艱難,為何寧願冒著“窮兵黷武”之名,屢屢北伐? 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用五個字道出了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本意,但是實際上,諸葛亮北伐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此,他還有一個不能宣之於口的原因。前《出師表》與《後出師表》初中課本上就學過的...

丁會是什麼人?他選擇背叛朱溫投降前晉是因為什麼?

丁會是什麼人?他選擇背叛朱溫投降前晉是因為什麼?

丁會,字道隱,安徽壽春人,唐末名將。不知道沒關係,曆史網小編告訴你。天祐三年(906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攻打潞州,昭義軍節度使丁會開城投降。丁會跟隨朱溫近三十年,是宣武軍老將,為何會輕易背叛朱溫而向老對手李克用獻城投降呢一,追隨朱溫丁會出身平民,因為父親疏於管教,因此少時行為放蕩,不肯學習手藝與種...

雍闓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雍闓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雍闓,南中叛亂的始作俑者,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帶來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基因真是一種神奇的東西,能夠遺傳千百年而不變,比如“反叛”基因。雍齒是西漢開國功臣,曾背叛劉邦,幾百年年後他的後人雍闓,公然反抗劉備和諸葛亮,在蜀漢南中地區製造了很大的混亂。雍齒之後,益州豪族雍闓[kǎi],建寧人,漢什邡侯雍齒之...

程普、韓當是什麼來曆?他們選擇跟隨孫堅的原因是什麼?

程普、韓當是什麼來曆?他們選擇跟隨孫堅的原因是什麼?

孫堅,東吳政權的奠基人之一,東漢末年將領、軍閥。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據《三國誌》,程普,字德謀,右北平郡土垠(yin)縣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銀城鋪鎮人;韓當,字義公。遼西郡令支縣人,今天的河北遷安人。右北平郡、遼西郡兩個郡在兩漢屬於幽州,兩...

馮唐是什麼人?他為何不得皇帝重用?

馮唐是什麼人?他為何不得皇帝重用?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出自於唐朝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感興趣的讀者和曆史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李廣是漢武帝時期非常有名的將軍,被稱為“飛將軍”,一生戰功赫赫,威震敵膽,可到死都沒能封侯。連李廣的兒子李敢,並不怎麼出名,也沒什麼大功績,都被封為關內侯,而李廣卻沒能獲封。漢武帝不給李廣封侯,他不從自己身上...

夫差將勾踐擊敗之後 夫差為何沒有滅掉越國

夫差將勾踐擊敗之後 夫差為何沒有滅掉越國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夫差擊敗勾踐後,為什麼不直接滅掉越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說起吳越兩國的傳奇故事,除了老吳王闔閭被越王勾踐陣斬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夫差擊敗勾踐,雙方進行和談的故事了。按照《左傳》的描述,這事兒沒什麼可說的,雙方隻是打了一場小仗,吳國雖然贏了...

李世民在處理李承乾的時候 李世民為什麼要選擇上策而不是其他選擇

李世民在處理李承乾的時候 李世民為什麼要選擇上策而不是其他選擇

李世民如何處置李承乾方為上策?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作為唐高祖李淵的次子。雖然其因為並非長子而無緣太子之位,但由於其在唐朝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手下人才濟濟。所以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用武力奪取了本應是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