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明朝時期的宦官能夠亂政 清朝宦官問題為何沒有出現

中國曆史5年前 (2019-01-21)2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宦官問題,接下來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欣賞。

太監,是“宦官”的俗稱。我們看古裝劇看多了,容易形成一種誤解:從中國的曆史有了世襲製王朝開始,宦官就得先成閹人然後入宮。但實際情況可不是這樣的,東漢之前,在內宮當值的男侍也有不是閹人的;從東漢開始,考慮到內宮女眷多,為了避免男侍出入發生不太美好的狀況,才全部用了閹人。

明朝時期的宦官能夠亂政 清朝宦官問題為何沒有出現

而我們也知道,在古代,宦官是一股能夠影響朝政的勢力,甚至可以和文官集團分庭抗禮咬得你死我活,誰也看不慣誰。東漢、唐朝、明朝是曆史上宦官亂政最嚴重的時期,其中明朝最特別。東漢和唐朝好歹是到王朝中期宦官才耀武揚威起來,但明朝不一樣,明朝從永樂帝朱棣時期開始宦官勢力就膨脹了。

膨脹到啥程度呢?隨便點幾個明代宦官人名,比如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那可都是權傾朝野的人物,能決定朝廷出不出兵;能建立西廠壓東廠、錦衣衛一頭;能不經皇帝同意就把大臣抓起來審問,想安什麼罪名就安什麼罪名;能在全國範圍內織起一張閹黨 *** ,監視朝堂內外,簡直和皇帝肩並肩。

明朝時期的宦官能夠亂政 清朝宦官問題為何沒有出現

除了不能生育後代,明朝的宦官做到一定程度那真叫一個風光,錢、權雙收,就是名聲不太好。比如魏忠賢,《明史》記載了不少他的風光之事,比如一人得道全家雞犬升天,“詔封忠賢侄良卿為肅寧伯,賜宅第、莊田,頒鐵券”,比如一堆官員爭著拍他馬屁,“浙江巡撫潘汝楨奏請為忠賢建祠。。。。。。於是頌功德者相繼,諸祠皆自此始矣。”

建祠本來是為紀念曆史上有大功績的人物,魏忠賢功績沒多少但亂子折騰了一堆,堂堂巡撫請求為他建祠,說白了,就是魏忠賢權勢太大,大夥想盡辦法攀附罷了。明朝滅亡的一個主因就是內部鬥爭激烈,而宦官是這種鬥爭的主力軍,但就算不看正史隻看電視劇我們也能發現,清朝宦官可沒明朝的那麼風光啊。

明朝時期的宦官能夠亂政 清朝宦官問題為何沒有出現

要說起清朝宦官,也有那麼幾個大太監比較風光,比如安德海、李蓮英、小德張,但他們再怎麼斂財、受器重,也沒到專權亂政的程度,還是得夾著尾巴做人。所以說清朝對宦官的管理比較有效,他們無論如何也達不到明朝那種職業高峰,那麼清朝皇帝到底怎麼管這些人的?

正所謂“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清朝從順治皇帝時期開始就吸取了明朝教訓,對宦官進行嚴格的行為管束,首先宦官是肯定要用的,但數量要減少,《清史稿》記載,順治皇帝時期宮裏宦官人數就一千多,順治特意下詔說我看了下曆史,虞舜夏商時期是不用閹人的,秦漢之後用得多了,禍亂就多了;

明朝時期的宦官能夠亂政 清朝宦官問題為何沒有出現

所以為了杜絕這種現象,我清朝的官吏絕對不允許和內廷宦官有結交,一旦發現就別怪我翻臉無情重重責罰;順治甚至還搞出了一塊鐵碑,豎在交泰殿,上麵寫著宦官要敢結交大臣妄議朝政,談論官吏好壞往皇帝耳邊吹風,全部淩遲處死。

到了乾隆皇帝時期,宮裏的主子多了,宦官數量也比順治時期多了,但數量仍然限製在三千以內,可以說,從順治到乾隆曆經4代皇帝,宦官數量都不像明朝多到了幾萬,從人數上就限製了宦官搞風搞雨的可能,人多力量大,人少,力量自然也小,這是清朝皇帝做得比較聰明的地方。

明朝時期的宦官能夠亂政 清朝宦官問題為何沒有出現

再就是清朝皇帝一直在有意貶低宦官的社會地位。康熙、雍正都說過宦官微賤,能讓他們入宮“叨賜品秩,已屬非分隆恩”,正所謂上行下效,乾隆皇帝在位時期巡幸灤陽,巡檢張若瀛逮著了一個不法內監,狠狠打了他一頓板子,乾隆非但沒批評張若瀛,還好好誇獎了他給他升職,試想在這種引導下,太監地位得多低,能保住命就不錯了,哪還能去試圖幹預朝政?

除此之外,清朝皇帝在管太監的製度上花了很多心思,康熙設內務府管宮廷事務,太監管理機構敬事房就隸屬內務府,別忘了內務府總管大臣可不是太監,而是滿族王公大臣,和珅就幹過這活兒,所以清朝太監是被刻意壓製的,皇帝和大臣都盯著他們,而且從權力上說皇帝和太監之間也形成了一種“隔斷”,太監不可能隨便跟皇帝打報告,影響大臣升遷黜降。

明朝時期的宦官能夠亂政 清朝宦官問題為何沒有出現

清朝太監光混飯吃就不容易了,在內宮行走不能高聲說話、隨意走動、偷懶、吃酒賭博、口出怨言,一旦有什麼小過錯都得挨罰,乾隆在位時尤其“立法峻厲”,有個叫高雲的太監多打聽了點朝政的事就被處以極刑,乾隆對太監群體“屢加裁抑,以清風軌”,所以清朝的太監整天提心吊膽,為保命都不敢多嘴多舌。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宦官的約束一直保持,他規定宮內太監品級撐死就四品,所以終乾隆一朝“宦官不敢為惡”。經過幾代皇帝的共同維持,清朝貶抑宦官的大方向就基本固定下來了,即使到晚清時期出現幾個大太監,他們也不敢隨便把手伸到前朝去。

明朝時期的宦官能夠亂政 清朝宦官問題為何沒有出現

可以說清朝對宦官的管理比較成功,論起職業素養和管理能力,清朝皇帝是普遍比較有手段的,要是你在清宮劇裏看到某個太監為了什麼人什麼事,找某位大臣甚至王爺求情,甚至隨便吹風說話,上躥下跳,那編劇肯定是不太懂清朝曆史或者為了情節需要才增加虛構,所以說靠電視劇了解曆史,真不靠譜。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901/232360.html

“明朝時期的宦官能夠亂政 清朝宦官問題為何沒有出現” 的相關文章

秦始皇陵千年來為何沒有人敢深挖 裏邊真的有陰兵鎮守嗎

秦始皇陵千年來為何沒有人敢深挖 裏邊真的有陰兵鎮守嗎

對秦始皇陵真有陰兵鎮守嗎?為何2000多年沒人敢深挖?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公元前246年,秦始皇下令建造一座恢宏的陵墓,為了襯托帝皇身份,皇陵自然是富麗堂皇的,令人意外的是,秦始皇陵竟是此後曆代皇陵中最高級別的,一建造即是巔峰,數千年來,許多人都對這秦始皇陵十分感...

漢獻帝手裏連實權都沒有 曹操為何還將他當成寶

漢獻帝手裏連實權都沒有 曹操為何還將他當成寶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漢獻帝已經無實權,曹操為何還把他當做寶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經過黃巾起義,漢朝皇帝的權力,逐步讓地方軍閥所取代,皇帝已經完全成為了傀儡。例如董卓在進入洛陽之後,就憑借著自己兵權,將漢少帝廢除,重新立漢獻帝,此時掌握大權的是董卓。在董卓實力被打敗之後...

賀鑄是什麼人?曆史上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賀鑄是什麼人?曆史上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賀鑄,北宋詞人,人稱賀梅子,自號慶湖遺老。“遙望曆史的河流,感受曆史的滄桑,下麵和曆史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在北宋詞人中,賀鑄身高七尺,按宋元時的標準折算約2.2米。古代人的身高普遍比現代人低,因此眾人瞧他均仰視之。他雙眉聳拔,臉色鐵青,胡子拉叭的,顯得冷酷高傲,不少人看後會感到膽戰心驚,當然免不了背...

呂後作為一介女流,有多會治理國家?老百姓感謝她

呂後作為一介女流,有多會治理國家?老百姓感謝她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曆史上的呂後是個狠毒的女人,但其實她統治下的漢朝百姓安居樂業,作為一介女流,她的治國能力絲毫不遜於男子。今天曆史網小編列舉幾項呂雉的功績,就能知道這位女性有多強了。說實話,在君主集權的年代,每個老百姓都隻是長城上的一塊磚,哪裏需要就往哪裏搬,完全沒有自由可言。尤其是秦始皇時代,老百姓...

陳濟:明朝時期史學家,他為何被稱為兩腳書櫥?

陳濟:明朝時期史學家,他為何被稱為兩腳書櫥?

陳濟,明朝史學家,今屬江蘇常州人,陳洽兄。以布衣召為《永樂大典》的都總裁。書成,授右春坊右讚善,為皇太子所重,五皇孫皆從受經。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人物生平陳濟自幼博學強記,讀書過目能誦。口誦手鈔,經史百家無不貫通,時稱“兩腳書櫥”。洪武十八...

夷陵之戰劉備損失五萬人馬 蜀漢為何就一蹶不振了

夷陵之戰劉備損失五萬人馬 蜀漢為何就一蹶不振了

還不知道:夷陵之戰劉備最多隻損失了5萬人,蜀漢為什麼卻因此一蹶不振呢?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的最後一場大型戰役,此戰的結果是讓剛剛崛起的劉備集團,瞬間衰落。魏、蜀、吳三方勢力在夷陵之戰後整體實力相差不多。在發展上蜀是不如魏、吳的,可是西蜀有著天然...

白起當年要是不受君命,直接在長平之戰滅掉趙國會怎樣?

白起當年要是不受君命,直接在長平之戰滅掉趙國會怎樣?

曆史上,白起曾經提出一股作氣滅趙的建議,當時秦王未采納。那麼白起當年要是“不受君命”,直接在長平之戰後滅掉趙國會怎樣?曆史會改寫嗎?秦國攻擊韓國野王,使得上黨郡變成了一塊“飛地”,韓國為了破財免災,向秦國請求割地求和,將上黨郡割讓給秦國。但是上黨郡郡守馮亭不尊王命,主動獻城給趙國。趙孝成王采納平原君...

項羽輸給劉邦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剛愎自用還是另有別的原因

項羽輸給劉邦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剛愎自用還是另有別的原因

對霸王項羽敗給劉邦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三國誌》中有言:“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嚐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秦末亂世,一代霸王項羽懷揣著自己的英雄夢想,帶領著江東的才俊們南征北戰,從此占一方勢力,書寫一生傳奇威名。橫空出世的項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