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乾隆賜劉塘跳河自盡,劉塘接旨後卻回家洗了個澡,事後才知真高明

中國曆史7天前5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多年,是清朝最後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他雄才大略,在位期間不僅實現了"康乾盛世",也留下了許多有趣的軼事。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乾隆賜劉塘跳河自盡"這一事件。當時劉塘作為乾隆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卻因一次爭執被乾隆賜死,命令他投河自盡。麵對生死存亡,劉塘出乎意料地先回家洗了個澡,而後才前往河邊。最終劉塘不但沒有自盡,反而因此獲得了乾隆的賞賜。這背後又有何內情?劉塘為何如此從容自若,乾隆又為何會突然改變主意?讓我們一探究竟。

乾隆與劉塘的淵源

劉塘,字子厚,號夢村,江蘇常熟人。他出身名門,自幼飽讀詩書,博覽群書,為人正直善良。乾隆年間,劉塘以秀才身份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從此步入仕途。憑借過人的才學和高尚的品德,劉塘很快就被乾隆皇帝賞識,屢獲重用。

乾隆即位之初,國家陷於戰亂之中,朝野混亂。劉塘以直言勸諫的作風,為乾隆拍案而起,指出當前種種弊政,並提出中肯的建議。乾隆十分讚賞劉塘的才幹和忠誠,將他留在身邊,委以重任。從此,劉塘一路青雲直上,先後擔任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要職,成為乾隆最信賴的謀臣之一。

兩人相識多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乾隆讚歎劉塘"才高識逾人,操守過人",將他視為"肱股之臣"。而劉塘亦對乾隆皇德有加,虔誠事奉,上下同心,形成了難能可貴的君臣關係。在乾隆執政期間,劉塘屢建奇功,為推行一係列政策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朝野之爭從未停歇。和珅作為乾隆另一位重臣,與劉塘素有嫌隙。兩人在很多政事上見解不同,時常唇槍舌戰,互相攻訐。乾隆雖然信任劉塘,但偶爾也會被和珅的花言巧語所迷惑。這種矛盾在日積月累之下,終於在一次朝會上爆發了。

金鑾殿上的爭執

乾隆三十六年的一個清晨,金鑾殿上,乾隆皇帝正在主持朝會。當日的議題是關於邊疆地區的軍事防務,朝中大臣們就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一時間,金鑾殿裏麵就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加強邊防,增兵戍邊,以確保國家安全;另一派則認為,目前邊境地區並無大的威脅,不必耗費太多軍費。雙方各執一詞,你來我往,爭論不休。

乾隆皇帝在龍椅上聽著大臣們的爭論,時而皺眉,時而點頭。作為當今皇帝,他需要權衡利弊,做出最終決策。

就在這時,和珅大人開口了。作為乾隆最信任的謀臣,和珅自是精於察言觀色之道。他看出乾隆對於這一問題心有疑慮,於是便趁機說話。

和珅首先肯定了加強邊防的重要性,但隨後又指出,目前國庫空虛,糧草告急,如果貿然增兵,恐怕難以為繼。他建議暫緩增兵,先集中力量整頓現有軍隊,待時機成熟再作打算。

和珅的話語猶如一盆冷水,澆熄了朝中爭執的火藥味。大臣們無不側目思索,覺得和珅的主張確有道理。就連原本堅持增兵的那派人,此時也暗自動搖了。

然而,就在這時,劉墉卻突然開口反駁了和珅的觀點。作為乾隆另一位重臣,劉墉向來剛正不阿,從不畏懼和珅的權勢。

劉墉直言不諱地指出,和珅的主張是短視近利,忽視了國家長治久安的大計。他認為,邊疆關乎國家安危,絕不能等閑視之。即便目前國庫告急,也應先行增兵戍邊,以固邊疆之根基。

劉墉的話一出,朝中立刻又分成了兩派。原本支持和珅的那些人,此時也被劉墉的論點說服,轉而支持增兵。雙方再次唇槍舌戰,爭執不下。

乾隆皇帝見狀,不禁皺起了眉頭。他原本傾向於和珅的主張,但劉墉的話也讓他動搖了。作為一國之君,他需要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做出最明智的抉擇。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和珅再次開口了。他先是誇讚了劉墉的遠見卓識,卻又指出劉墉的主張過於理想化,忽視了現實的困難。接著,和珅更是將矛頭直指劉墉,說他固步自封,罔顧大局,是個"書生意氣"。

劉塘接旨後的反常行為

乾隆皇帝一怒之下,下令劉塘投河自盡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京城。作為當朝重臣,劉塘被賜死的消息無疑引起了朝野震驚。

然而,就在眾人猜測劉塘將如何麵對生死存亡之際,劉塘本人的反應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不但沒有惶惶不可終日,反而泰然自若,仿佛這隻是一件小事。

當天下午,劉塘便回到了自己的宅邸。一路上,他並未顯露半點悲傷或恐懼的神情,依舊從容鎮定,就像是要前往一場普通的宴會。

抵達宅邸後,劉塘吩咐下人為他準備熱水,要沐浴更衣一番。家人們雖然不解其意,但還是依言而行。很快,一池熱水就被備好了。

劉塘脫去衣衫,緩步走進浴池。他仔細地清洗身體上的每一寸肌膚,就像是要為自己舉行一場隆重的儀式。洗浴過後,他又換上了一套嶄新的長袍,袍服上還淡淡地散發著熏香的味道。

整理完畢,劉塘又吩咐家人為他準備一份豐盛的晚膳,要擺上他更愛吃的那些菜肴。他說,等他從河邊回來,就要好好享用這頓大餐。

家人們聽後更加摸不著頭腦,隻得依言而行。很快,一桌子美味佳肴就被擺了上來,香氣四溢。

就在這時,一隊官兵突然來到了劉塘的宅邸,要將他帶往刑場就義。劉塘卻絲毫不見驚慌,隻是對家人說了一聲"我出去一會兒",便跟著官兵離去了。

一路上,沿街的百姓們無不為劉塘送行。他們都知道,劉塘是一位清廉正直、仁愛民眾的好官員。如今竟遭此不幸,無不感到痛惜和不平。

劉塘一路微笑著,向沿途的百姓們揮手致意,就像是要前往一場盛大的典禮。直到抵達河邊,他依舊保持著從容鎮定的神態。

河邊已經聚集了大批觀眾。劉塘環視四周,又整理了一番儀容,這才縱身躍入河中。眾人隻見他輕盈地落入水中,濺起了陣陣水花,就這樣消失在了河麵之下。

乾隆改變主意的原因

乾隆皇帝原本對劉墉的所作所為大為光火,一怒之下便下令讓他投河自盡。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乾隆的意料。

當乾隆得知劉墉並未真的遵從旨意自盡,反而從河中重新爬了上來時,他的心中不免有些疑慮。一方麵,劉墉竟然公然違抗了皇帝的諭旨,這在封建社會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另一方麵,劉墉作為乾隆最信任的謀臣之一,他的所作所為想必另有隱情。

就在乾隆心中反複權衡之際,和珅已經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要為劉墉的"抗旨不尊"請罪。和珅一如既往地擺出一副奸佞小人的嘴臉,對劉墉連珠炮般地指責,更是請求乾隆嚴懲劉墉的罪行。

乾隆見狀,卻沒有立即作出判斷。相反,他沉默地等待著劉墉自己的解釋。作為一代明君,乾隆深知劉墉的為人,自然不會輕易相信和珅的一麵之詞。

果不其然,劉墉很快就跪拜在地,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作出了解釋。他說,在躍入河中後,竟然來到了一處離奇的所在,那裏河水倒懸,人卻能在河底行走。就在那裏,他遇見了古代詩人屈原的魂靈。

屈原告訴劉墉,自己之所以投江自盡,是因為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辨忠奸,最終釀成大錯。屈原不希望乾隆這位一代明君,也重蹈楚懷王的覆轍,因此才將劉墉推下河底,讓他重新回到人世。

劉墉說,自己一介草民,生死無足輕重。但若是因為自己一人之命,就讓乾隆從英明神武的明君,蛻變為昏庸無道的暴君,那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他才不得不暫時"抗旨",以保乾隆的明君之尊。

聽罷劉墉的解釋,乾隆不禁會心一笑。原來劉墉所作所為,並非是真的違抗皇命,而是出於保全自己的一番深意。乾隆雖然當初一時被和珅的挑撥而怒火中燒,但事後冷靜思考,也覺得賜死劉墉這位忠臣實在有些過當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4/593149.html

“乾隆賜劉塘跳河自盡,劉塘接旨後卻回家洗了個澡,事後才知真高明” 的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劉備的一生都遭遇過幾次背叛?分別在何時?

三國時期劉備的一生都遭遇過幾次背叛?分別在何時?

劉備,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稱他為蜀漢先主。今天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劉備其實不倒黴,他是三國諸侯中家底最淺的,最後能混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已經是強中強了,誰敢說他倒黴?可他又確實很倒黴,他一生征戰時間長達近40年,從無到有,打下蜀漢的江山,可...

有哪些與曾公亮相關的軼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與曾公亮相關的軼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號樂正。泉州晉江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進士第,授會稽知縣。他自地方官員累升至知製誥、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參知政事、樞密使等職,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

司馬越作為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帶來了哪些影響?

司馬越作為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帶來了哪些影響?

司馬越(?~311年4月23日),字元超,河內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曹魏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獻王司馬泰長子(晉書記為次子,然史書未記載司馬泰長子,應為筆誤)。晉武帝司馬炎從兄弟。西晉宗室,晉惠帝至晉懷帝時期權臣,八王之亂的參與者之一。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劉璋:東漢末年宗室、軍閥,父親劉焉死後繼任益州牧

劉璋:東漢末年宗室、軍閥,父親劉焉死後繼任益州牧

劉璋(生卒年不詳),字季玉,江夏竟陵人。東漢末年宗室、軍閥,益州牧劉焉幼子,在父親劉焉死後繼任益州牧。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劉璋為人懦弱多疑。漢中張魯驕縱,不聽劉璋號令,於是劉璋殺張魯母弟,雙方成為仇敵,劉璋派龐羲攻擊張魯,戰敗。後益州內亂,平定後,又有曹操將前...

孫權的位置都是孫策給的 孫策後代為何斷子絕孫

孫權的位置都是孫策給的 孫策後代為何斷子絕孫

孫策將江東留給孫權,孫權為啥弄得他斷子絕孫?這麼回報合適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很多人對孫權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這件事耿耿於懷,為啥?因為東吳的江山是孫策打下來的,怎麼也得追封個皇帝吧?那麼我們來看看司馬家類似的情況。我們都知道,司馬師被侄兒司馬...

荀攸是什麼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荀攸是什麼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帶來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操帳下有五大謀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詡,其中以荀攸最為曹操倚重,為其“謀主”。既然荀攸是曹操的首席軍師,為何沒有郭嘉他們那麼出名呢一,出身名門荀攸出身潁川荀氏,為廣陵太守荀曇之孫,名士荀彧堂侄。荀攸早年喪父,因此跟隨祖父荀曇一起...

朱元璋傳位朱允炆那麼不放心 朱元璋為什麼還要傳位

朱元璋傳位朱允炆那麼不放心 朱元璋為什麼還要傳位

還不知道:朱元璋那麼不放心朱允炆,為什麼還要傳位給他?而不是傳給朱棣?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其實朱元璋把皇位傳給朱允炆後,每天都是忐忑不安的,他一直懷疑自己的決定!他害怕這個孫子壓不住朝堂上的大臣,也害怕他治理不好天下。想幫他鏟除所有潛在的威脅,於是才有了藍玉案這...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後為何處死她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後為何處死她

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起兵,他當上皇帝後,為何馬上就處死她?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封建製度之下,天下的最大權力,自然都在皇帝的手中。而為了坐上皇帝這個位置,或者說能夠掌控住皇帝,宮廷之中的“戰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在唐朝,這個趨勢就更加明顯了。在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