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劉備去東吳娶親的時候 劉備為何不帶關羽和張飛而是趙雲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19)99

對劉備去東吳娶親,為啥帶著趙雲而不帶關羽和張飛?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三國演義》是古代著名作家羅貫中先生撰寫的,現已成為一部家喻戶曉的古典書集,流傳至今深受讀者的喜愛,特別是通過現代藝術的加工,拍成了影視作品後,更是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劇中刻畫出許許多多生動形象的曆史人物,深受觀眾喜歡。各個“軍閥”紛爭割據,鬥智鬥勇,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麵。

劉備去東吳娶親的時候 劉備為何不帶關羽和張飛而是趙雲

從董卓死後,三國就逐漸走向互相製約的環境,其中曹操的實力一直更大,他意圖統一天下,率領大軍傾巢而出,浩浩蕩蕩的向東吳進發。赤壁之戰曹操元氣大傷,一時間是不可能統一了,劉備也借著東吳的荊州,把自己隊伍擴展得越來越大。東吳想利用招親的名聲,把劉備叫來,威脅他還回荊州,可為什麼諸葛亮偏偏選趙雲為保鏢呢?

一、自作自受的周瑜

其中蜀國的代表人物劉備,因其寬厚仁慈、禮賢下士,以匡扶漢室為立世之本,受到當時許多賢能的擁戴。手下的五虎大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聲名顯赫,威震四方,軍師諸葛亮更是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蜀漢創始之初,受到曹操為首的曹魏打壓,積貧積弱、舉步維艱,劉備沒有一個得力的軍事,在交戰中屢屢挫敗。幸好徐庶在臨走前,告訴他諸葛亮的存在,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並拜為軍師,在諸葛亮的策劃下,聯合東吳孫權在赤壁打敗了曹操,從而獲得了發展壯大的機會。

劉備去東吳娶親的時候 劉備為何不帶關羽和張飛而是趙雲

蜀漢的發展卻直接影響到了東吳的利益,劉備所占的荊州,實為東吳的地盤,是諸葛亮從東吳手中“借”來的。為了討要荊州,孫權和東吳大都督周瑜可謂是煞費苦心,冥思苦想之後,決定用美人計討回荊襄九郡。

孫權有個胞妹,名叫孫仁字尚香,長得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風情萬種,傾國傾城。大都督周瑜想用孫尚香為誘餌,騙劉備去江東,以劉備為人質交換荊襄九郡,軍師諸葛亮一眼就識破了周瑜的美人計,果斷地應下了這門親事。

二、人員挑選

臨行前諸葛亮給劉備做了充分的安排,並派了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趙子龍,為劉備保駕護航。那麼問題來了,我們都知道劉備有兩個好兄弟,二弟關羽,三弟張飛,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將,威震華夏、勇猛無敵。

張飛丈八蛇矛縱橫四海,橫掃千軍,當陽橋喝退曹兵百萬,與呂布單挑毫無懼色。這麼重要的事情,關係到劉備的安危,關係到蜀漢未來的發展,為什麼不讓更親近的兄弟,卻一定要派趙雲前往呢?

劉備去東吳娶親的時候 劉備為何不帶關羽和張飛而是趙雲

說起趙雲每個人都知道,在電視劇中我們都看見了,不僅英俊瀟灑、武藝高強,而且俠肝義膽、足智多謀,是一員智勇雙全、不可多得的大將,是三國演義中的靈魂人物。他跟隨劉備南征北戰、東打西殺,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特別是長阪坡戰役中,為了救劉備的兩位夫人和劉備寶貝疙瘩劉禪,在曹操的百萬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雪白的戰袍都被血水染成了紅色,卻依然是毫無懼色,殺的曹兵屍橫遍野,鬼哭狼嚎,最後終於殺出重重包圍,把劉備的獨苗,蜀漢的繼承人阿鬥毫發無損地交到了劉備的手裏。

劉備去東吳娶親的時候 劉備為何不帶關羽和張飛而是趙雲

在吳蜀聯盟的時候多次陪同諸葛亮,擔任諸葛亮的貼身保鏢,每次都能夠出色完成任務,從來沒有過失誤。諸葛亮在南屏山借東風時,又是趙雲駕船去接應,才使得諸葛亮安全返回荊州。其實趙雲和關羽張飛有很大的區別,他是個有勇有謀的將領,擁有自己的想法,對事態的發展有準確的預判。

張飛和關羽雖然很勇猛,但是畢竟和劉備是兄弟,手足情深,在劉備危險的時候,肯定會義字當頭、頭腦發熱,失去理智,反而將此行的危險程度大大提高。並且關羽和張飛都是粗人,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很少用計謀,因此他們肯定會按照劉備的戰略方針去做,哪還會理會諸葛亮錦囊妙計。

三、趙雲的優點

而趙雲不同,他遇事不慌、沉著冷靜,同時用也會提出自己對當時的事情的想法,並能夠妥善處理,不會完全順從劉備。最重要的是因為諸葛亮和趙雲心氣相通走得很近。趙雲也是有傲氣之人,可是他的傲氣和張飛和關羽兩人不同。諸葛亮雖然用兵如神,但是關羽張飛除了劉備誰也不放在眼裏。

趙雲也驕傲,但是能把握好尺度,他為人做事比較妥帖,不在人前爭強好勝,並且對諸葛亮也十分的佩服。如果此去換成關羽,可能會驕傲地眯起眼睛,置錦囊於不顧。而張飛喝上大酒,別說錦囊,就連他大哥都忘了去哪裏啦。可趙雲不同,他對諸葛亮的想法和計謀深信不疑,這樣諸葛亮的計謀才能在此行中起到作用。

劉備去東吳娶親的時候 劉備為何不帶關羽和張飛而是趙雲

諸葛亮舌戰群儒時就說過“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通過劉備此去江東之行,完全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運籌帷幄該有多麼厲害,所以諸葛亮安排趙雲陪同劉備去江東,是最最明智選擇。結果最終趙雲不辱使命,保得劉備完勝江東,安全返回了荊州,還把周瑜氣得半死,使得江東賠了夫人又折兵。

四、總結

張飛性情魯莽,不適合做接親這樣的事情,但劉備難免心存不滿,諸葛亮有意讓趙雲在劉備麵前好好表現,以此獲得劉備的信任。而且以後在蜀漢的陣營裏,也有一個能幫助自己的人,畢竟關羽、張飛都不服他。

劉備去東吳娶親的時候 劉備為何不帶關羽和張飛而是趙雲

趙雲也知道這個道理,自己在劉備心中的位置沒有關羽和張飛那樣重要,再加上他之前投靠過公孫瓚和袁紹的經曆,他更加需要證明自己。所以不管哪次任務,趙雲都竭盡全力誓死保護劉備,讓劉備知道他絕對是忠心耿耿。選擇趙雲是劉備和諸葛亮共同的意思,加上趙雲本人也非常喜歡這項工作。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s://xlxlzx.com/201505/304.html

“劉備去東吳娶親的時候 劉備為何不帶關羽和張飛而是趙雲” 的相關文章

劉備娶到孫尚香之後 兩人三年時間裏為何一直沒有孩子

劉備娶到孫尚香之後 兩人三年時間裏為何一直沒有孩子

對49歲劉備娶小29歲孫尚香,為何3年都沒有孩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女子地位不高,必須遵守三從四德,為了在夫家站穩腳跟,她們一般會選擇早生孩子,借此穩住地位。但在三國時代,20歲的孫尚香與49歲的劉備成親後,並無生育隱患的兩人為何三年都沒有誕下一子半女呢?其...

明英宗都已經被抓了 最後為什麼還能活著回到明朝

明英宗都已經被抓了 最後為什麼還能活著回到明朝

對明英宗為什麼能活著離開瓦剌,返回明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說起明英宗,很多網友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土木堡戰神”:當然這個說法是一種調侃,意思是諷刺明英宗在土木堡一戰中,導致明朝數十萬精銳部隊被瓦剌軍隊全殲,同時,導致了明朝麵臨亡國危機。不過,明英宗還是創造了一個...

孫權奪下荊州後為什麼要殺關羽 孫權為何不留下關羽

孫權奪下荊州後為什麼要殺關羽 孫權為何不留下關羽

還不知道:孫權拿到了荊州,還殺關羽有意義嗎?為何不留著關羽做政治籌碼?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一代名將關羽於麥城突圍時,被東吳將領馬忠抓獲,隨後被處死,《三國誌·關羽傳》中記載: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以關羽的咖位,處...

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難以成功 諸葛亮為什麼還要堅持北伐

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難以成功 諸葛亮為什麼還要堅持北伐

諸葛亮明知北伐難成,為什麼他還要堅持北伐?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諸葛亮,在先主劉備去世後,曾進行了五次北伐,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滿滿地率軍出征,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後世之...

高桂英在李自成死後去了哪裏?是什麼樣的下場?

高桂英在李自成死後去了哪裏?是什麼樣的下場?

高桂英,米脂縣城北壺蘆山人,高一功之姐,李自成夫人。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仇遠《葛雄女子舞劍歌》:我憐健婦勝丈夫,卻欲驕兵如處女。安得成軍如娘子,直氣端能捷秦楚。古代女子雖然社會地位低下,但不乏有“巾幗不讓須眉”的奇女子,誠如上麵的詩歌描述的那樣,她們中有的是巾幗英雄,忠孝節...

後世是如何評價陸遜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陸遜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出身吳郡陸氏。東漢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黃初三年(222...

曹丕篡漢之後 曹植為何披麻戴孝為大漢痛哭

曹丕篡漢之後 曹植為何披麻戴孝為大漢痛哭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曹丕篡漢,為什麼曹植卻披麻戴孝痛哭大漢?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三國時期,雖然是一個民不聊生的亂世,但是亂世之中,亦有真情,在那個時代,有很多令後人感慨不已的兄弟情義。例如江東孫策,在臨終之前,明明有兒子可以繼位,卻將江東之地,托付給了弟弟孫權,並囑...

康熙在位時期一共有35個兒子 九子奪嫡中為何其他26個人不參與

康熙在位時期一共有35個兒子 九子奪嫡中為何其他26個人不參與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康熙皇帝共有35位皇子,9位參與奪嫡,其餘26位就不想爭一爭?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康熙皇帝,清朝唯一一位能夠夠得上“千古一帝”稱呼的雄主;身為“守成”君主,卻依然能夠擁有“聖祖”廟號;按照《清史稿》的說法,康熙皇帝“經文緯武,寰宇一統”,在順治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