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靖難之役時其他藩王時什麼態度 他們是如何選擇兩人的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2)114

下麵就一起來看看曆史網小編帶來的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其他藩王都是持什麼態度?誰讚成誰反對?

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從北京準備攻打當時的明朝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統治,一場靖難之役持續了四年之久,最終朱棣成功的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統治,自己成了皇帝,也就是明成祖。

朱元璋的生育能力極強,一生共有26個兒子,拋去夭折的兩個兒子還有太子朱標一係以及朱棣一係,朱元璋還有22個兒子被分封到各地為王,那麼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明朝這些藩王對這件事態度如何?他們又都在幹什麼?在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之間他們又是如何選擇的?

靖難之役時其他藩王時什麼態度 他們是如何選擇兩人的

在靖難之役爆發時,朱元璋的二十六個兒子中除了老九朱杞和老幺朱楠幼年早夭之外,還有老大也就是朱允炆老爹懿文太子朱標、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晉王朱棡、老八潭王朱梓、老十魯王朱檀和老十二湘王朱柏六人都英年早逝了,其中除了朱柏和朱梓絕後封爵廢除之外,靖難之役時,秦王、晉王、魯王都已經傳到了第二代。

當然如果懿文太子朱標還活著,繼承皇位的人也輪不到皇太孫朱允炆,朱標如果繼承皇位的話,那麼朱棣也基本發動不了靖難之役。

因此也就是說朱元璋的子孫在靖難之役時拋去朱允炆和朱棣之外還有20人成為藩王,而這二十位藩王對於朱棣和朱允炆之爭所持態度也基本分為三類,一類是支持朱棣的,一類是支持朱允炆,還有一類就是坐山觀虎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就是中立派。下麵就說說朱元璋這些子孫當時都是什麼態度。

絕大部分藩王都保持了中立

在靖難之役爆發時明朝的二十位藩王中有十一人保持了中立,也就是坐山觀虎鬥。分別是皇六子楚王朱楨、皇十一子蜀王朱椿、 皇十四子肅王朱楧、皇十六子慶王朱栴、皇二十子韓王朱鬆、皇二十一子沈王朱模、皇二十二子安王朱楹、皇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皇二十四子郢王朱棟、皇二十五子伊王朱彝以及二代魯王朱肇輝。

其實從朱元璋第二十子朱鬆開始後麵的兒子都十分年幼,朱元璋的這些孩子甚至比他的皇太孫朱允炆年紀都還小了很多,所以在靖難之役時朱元璋這些兒子雖有王爵封號,但並未實際就藩,他們都留在了南京城中,而在靖難之役爆發後,朱允炆則立刻派人把這些小叔叔們都嚴密監視起來,所以他們也都做不了什麼,至於態度嘛,保持什麼態度都無所謂,影響不了局勢。

靖難之役時其他藩王時什麼態度 他們是如何選擇兩人的

靖難之役時,保持中立態度,坐山觀虎鬥,真正就藩的藩王就是楚王朱楨、蜀王朱椿、肅王朱楧、慶王朱栴四人。

在這四人中以楚王朱楨勢力最強,楚王封地在武昌,朱楨當時在武昌衛手握重兵,不過在靖難之役時朱楨選擇坐山觀虎鬥也表現出他對朱允炆削藩的不滿,隻是敢怒不敢言而已,有燕王朱棣出頭,朱楨也樂於坐山觀虎鬥。

蜀王朱椿封地在成都,肅王朱楧封地在甘肅平涼,慶王朱栴封地在寧夏銀川,這三人的封地相對距離南京和北京都很遠,因此三人不管是選擇支持朱允炆亦或是朱棣都屬於是鞭長莫及,所以他們隻能選擇中立。

除了朱元璋的這些兒子保持中立之外,還有朱元璋的孫子即第二代魯王朱肇輝也保持了中立,魯王封爵在山東兗州,地理位置很不錯,不過第二代魯王朱肇輝在靖難之役時年僅10歲,還是一個孩子,他根本毫無主見,魯王一脈也是由長史替其決定,因此才選擇了中立。

支持朱棣的藩王

在靖難之役時明確支持朱棣的藩王就有五人,這五人中除了寧王朱權是被迫支持了朱棣之外,其餘四人都是打內心中支持朱棣靖難之役能成功。

這四位藩王就是皇五子周王朱橚、皇七子齊王朱榑、皇十三子代王朱桂、皇十八子岷王朱楩,其實這四位藩王能從內心支持朱棣靖難成功也是朱允炆逼迫的,朱允炆繼位之後就立刻開始著手削藩,他更先削的就是老五周王朱橚。

靖難之役時其他藩王時什麼態度 他們是如何選擇兩人的

朱橚和老大朱標、老二朱樉、老三朱棡以及老四朱棣都是馬皇後所生,而當時五兄弟中僅有朱棣和朱橚還在世,朱允炆最初想先拿朱棣開刀,但他忌憚朱棣在北京軍事實力強盛,因此他就想先拿與朱棣關係親近且實力較弱的同母弟朱橚開刀。

因此朱橚被侄子朱允炆更先開刀削藩,被廢為庶人流放雲南,之後就輪到了其他三人和皇十二子湘王朱柏。

朱橚流放雲南之後,緊接著朱允炆就拿朱柏開刀,朱柏為人極重孝義,朱元璋去世使他悲痛萬分,他親自去南京奔喪卻被朱允炆阻止。

由於朱柏沒能見到朱元璋最後一麵,他當時就已經有了殉父之心,之後朱允炆削藩,想把朱柏緝拿到南京審訊,朱允炆先是派人偷偷潛入朱柏的封地荊州城,然後出其不意包圍了湘王府,這些人才公布朱允炆的聖旨要求緝拿朱柏到南京,朱柏不想受侄子朱允炆審訊之辱,於是朱允炆的聖旨公布之後,朱柏立刻舉家自焚為父親朱元璋殉葬,朱柏死後湘王封爵一樣被朱允炆廢除了。

在朱柏自焚之後,朱榑、朱桂、朱楩也都被朱允炆廢除封爵流放,在靖難之役爆發後,朱允炆擔心被流放的四位叔叔會響應朱棣,於是又派人把他們押回南京,將他們囚禁在南京。

所以想一想,如果朱棣靖難之役成功的話,那麼這四人還都有被釋放的機會,如果朱棣失敗的話,那他們就徹底永久被廢為庶人,甚至還可能被朱允炆除掉了。因此他們四人當時絕對是最支持朱棣的藩王,隻不過很可惜他們都處於囚禁狀態,隻能在心裏默默地替朱棣加油。

後來朱棣當了皇帝果然把他們都釋放出來,並重新恢複了他們的爵位,不過他們後來也一樣都被朱棣削除了藩王護衛和官屬,等於變相被削藩了。

靖難之役時其他藩王時什麼態度 他們是如何選擇兩人的

再一個支持朱棣的藩王就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朱權是朱元璋的兒子中最擅長兵法謀略的人,他自幼就跟隨朱元璋多次北伐,所以後來朱元璋將喜峰口長城外的軍事重鎮大寧作為了朱權封地,封他為寧王,就希望他能代替自己鎮守邊境。

在成為寧王後朱權曾多次參與對蒙古人的戰鬥,他的藩王護衛朵顏三衛屬於雇傭兵性質,都是清一色的蒙古騎兵,是當時明朝各路藩王中戰鬥力最強的騎兵部隊。

由於在地理位置上朱權與鎮守北京的朱棣比較近,兩人關係也比較親密,在靖難之役爆發後,朱允炆很擔心朱權倒向朱棣,畢竟朱權麾下的朵顏三衛很讓人忌憚,所以朱允炆下詔征召朱權到南京,他想將朱權軟禁起來,然後再削除朵顏三衛的兵權。

朱權也知道朱允炆忌憚自己,他也害怕到南京後會被朱允炆扣押,因此他拒絕了朱允炆的征召,但是他也沒有主動與朱棣聯手,其實朱權也是比較有野心的人,他采取了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他想等朱允炆和朱棣鬥得兩敗俱傷之際,那時候自己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了。

不過朱棣卻很早就垂涎於朱權的朵顏三衛,他自起兵之初就想把朱權的朵顏三衛弄到手,所以他幾次三番招攏朱權,但是朱權卻不為所動,於是朱棣就想了一個詐降計。

朱棣故意裝作被朱允炆打敗,然後在窮途末路之際投奔朱權,這就使得朱權放鬆了警惕,結果大寧城就被朱棣的燕王軍隊兵不血刃所占,朱權也被朱棣所控製。

朱棣用軟硬兼施的辦法逼迫朱權一起跟自己發動靖難之役,還糊弄朱權說將來二分天下,自己和他分江而治,就這樣朱權就被朱棣半脅迫半利誘的支持了靖難之役,並交出了朵顏三衛的兵權。

靖難之役時其他藩王時什麼態度 他們是如何選擇兩人的

結果當朱棣後來真的一統天下之後,別說二分天下,朱權連兵權都被收了回去,後來朱權想向朱棣討一個富庶的蘇州當封地都被朱棣直接拒絕,最終隻被封在了南昌。被封到了南昌之後,朱權也就徹底認清朱棣的真麵目了,於是他開始韜光養晦,也使他躲過了朱棣的猜忌得以善終。

不過朱權雖然得以善終了,但是他的後人朱宸濠卻沒有忘記當初靖難之役時二分天下的約定,既然朱棣的後人不肯和寧王世係二分天下,朱宸濠最後就決定起兵自己爭天下,後來朱宸濠起兵叛亂,被明武宗朱厚照平定了,而寧王封爵也就此廢除。

所以支持朱棣的人除了寧王朱權之外,都是被朱允炆更先削藩廢除封爵的四位藩王,他們四人肯定是希望朱棣推翻朱允炆,那樣的話自己還有條活路,不過由於他們已經被朱允炆囚禁起來,因此他們支持朱棣也隻能是精神上支持了。

至於寧王朱權是被迫支持朱棣,他也被朱棣忽悠得很慘,不過最後還能得以善終也算是不錯了。

支持朱允炆的藩王

在靖難之役爆發時明確表示支持朱允炆的藩王有四人,分別是朱元璋的兒子皇十五子遼王朱植和皇十九子穀王朱橞,還有朱元璋的孫子第二代秦王朱尚炳和第二代晉王朱濟熺。

遼王朱植的封地在廣寧衛,也就是現今的遼寧北鎮市,在地理位置上朱植與朱棣距離還比較近,因此兩人走動也頻繁,關係一度非常親密。

但是當靖難之役爆發後,朱允炆知道朱植與朱棣關係還比較親密,因此他怕朱植起兵響應朱棣,於是下旨征召朱植到南京。

朱植其實並沒有反叛之心,他接到朱允炆的聖旨後,立刻就收拾行李往南京出發,但是由於當時朱棣已經攻占了河北的永平府(現今河北盧龍)和山海衛(現今河北山海關),控製了山海關內外的陸路咽喉,朱植想從陸路去南京根本不可能。

靖難之役時其他藩王時什麼態度 他們是如何選擇兩人的

可是朱植為了向朱允炆表忠心,他居然從水路出發去到了南京,但是到了南京之後,朱允炆表麵對朱植禮敬有加,實際上卻派人暗中監視他,並且還削除了朱植的藩王護衛兵權,這等於變相的把朱植削藩了。

其實也能理解朱植當時所作所為的顧慮,朱植封地離朱棣最近,朱棣起兵後,朱植隻有兩個選擇,一是順從朱棣一同起兵,二是支持朱允炆離開封地。而當時朱允炆畢竟是皇帝,朱棣是以一隅敵全國,朱允炆的勝率還是很高的,所以朱植選擇了支持朱允炆。隻不過朱植萬萬不會想到朱允炆以全國攻一隅最後居然敗了,成功的卻是朱棣。

朱棣登上皇位之後,他表麵對朱植表現得很寬宏,表示理解朱植的選擇,沒有追究他支持朱允炆的事情。

但實際上朱棣對朱植一直耿耿於懷,後來朱棣還是削除了朱植的藩王護衛,不過朱棣對朱植還算不錯,朱植得以善終,而且遼王世襲也一直保留下來到明朝滅亡。

穀王朱橞其實是個騎牆派,他的封地在張家口宣化,也是邊防要塞,是明初時期的邊塞藩王,在靖難之役爆發時,朱橞也和朱植想法差不多,認為朱允炆是以全國攻一隅勝率還是很高,於是他為了討好朱允炆,對外公開宣稱朱棣是想叛逆篡位,自己要堅決響應朱允炆的征召,最後朱橞親率三千騎兵開赴南京,稱之為進京勤王。

當朱允炆看到朱橞親率三千騎兵勤王時感動得痛哭流涕,因此朱允炆對朱橞是信任有加,在朱棣兵臨南京城前夕,朱允炆特意讓朱橞鎮守金川門,而朱橞當時知道朱允炆大勢已去,於是他打開金川門放朱棣軍隊入城,由此朱棣很順利的就攻下了南京城。

朱橞的如此表現讓朱棣十分滿意,因此他也沒有追究朱橞當初支持朱允炆的事情,對朱橞封賞有加,還把他改封到了比較富裕的長沙,增加了他的王府護衛。

結果朱橞仰仗自己深受朱棣信任,王府護衛還多,於是他就開始有了圖謀不軌的心思,想自己當一把皇帝,他決定聯絡同母哥哥蜀王朱椿一同謀反,但是朱椿為人厚道沒有太大的野心,他反而主動向朱棣堅決揭發了朱橞謀反的事。

靖難之役時其他藩王時什麼態度 他們是如何選擇兩人的

於是朱棣大怒,削除了朱橞的藩王護衛,並將他分為庶人圈禁起來,朱橞後來在圈禁中去世,他的子嗣也被廢為庶人,從此穀王世係徹底廢除。

第二代秦王朱尚炳和第二代晉王朱濟熺由於早年在南京學習時期與朱允炆關係親密,所以在靖難之役爆發後,二人都明確選擇了支持朱允炆,尤其是晉王一係最為支持朱允炆。

之一代晉王也就是朱元璋第三子朱棡向來和大哥懿文太子朱標關係最為親密,他與四弟朱棣一直不和,在朱元璋和朱標在世時,朱棡就經常在父兄麵前說朱棣的壞話,因此晉王一係與燕王一係關係一直很差。

朱棡在朱元璋去世前夕即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去世,如果他還活著的話,他看到朱棣領兵發動靖難之役,他肯定會親自帶兵去攻打朱棣,朱棡為人驍勇善戰,朱棣如果和他對上勝負還真很難預料,不過朱棡如果在世,朱棣也未必敢起兵。

不過靖難之役時朱尚炳和朱濟熺也隻是在輿論上支持朱允炆,他們倆並沒有派出軍隊去攻打朱棣,即便如此,朱棣登基後還是對他們倆進行了清算。

朱棣登基後為了表示寬宏大量,沒有追究朱尚炳和朱濟熺,但是事後他一直找機會收拾二人。朱棣先是削除了朱尚炳的秦王府護衛,隨後又借故抓了不少秦王府屬官,這一下朱尚炳意識到害怕了,他趕緊主動給朱棣上書請罪認錯,最終朱棣才沒往死裏整他,秦王封爵世係也得以保留。

朱棣對朱濟熺也是十分忌恨,恰好朱濟熺的弟弟朱濟熿想謀奪晉王之位,他看出叔叔朱棣對朱濟熺的忌恨,於是他經常在叔叔朱棣麵前詆毀朱濟熺,後來朱棣就索性借著朱濟熿搜羅來的一些朱濟熺的過失,以此為借口廢除了朱濟熺晉王之位,改為朱濟熿為晉王。

後來朱濟熿將朱濟熺和其長子朱美圭一同囚禁長達十年之久,直到朱棣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宣德元年(1426年)朱濟熿勾結朱棣次子漢王朱高煦謀反,想推翻朱瞻基,最終朱瞻基親率大軍平定了朱高煦叛亂,隨即就下旨將朱濟熿抓捕,朱濟熿由此被朱瞻基廢除了晉王爵位,朱瞻基同時釋放了朱濟熺和朱美圭,由於朱濟熺年老體弱,朱瞻基讓朱美圭承襲了晉王爵位,此後晉王一係一直傳承到明朝滅亡。

靖難之役時其他藩王時什麼態度 他們是如何選擇兩人的

寫在最後

從上麵這些可以看出其實在靖難之役時,明朝的這些藩王大多數都是保持中立,采取了坐山觀虎鬥的態度,畢竟不管朱棣和朱允炆誰最後勝利,和他們也沒太大關係,皇位也輪不到他們身上。

不過即便這些保持中立的藩王肯定也對朱允炆的削藩政策不滿,他們也都是既不看好朱棣也不希望朱允炆打得太痛快,希望朱棣這麼鬧一通,朱允炆能停止削藩,這樣對這些藩王的自身利益也有很大幫助,所以中立才是他們更好的選擇。至於明確選邊站隊的,不管是支持朱棣還是支持朱允炆,都是各有各的情況和目的。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779.html

“靖難之役時其他藩王時什麼態度 他們是如何選擇兩人的” 的相關文章

曆史上雍正帝對治民是什麼態度?采取了哪些政策

曆史上雍正帝對治民是什麼態度?采取了哪些政策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年號雍正。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其實,在古代王朝中,治民的難度更高於治吏,雍正皇帝執政時,在這方麵下的功夫,一點都不比在官員們身上消耗的精力少。清朝入關之後,皇帝們也都開始學儒,因此,在治民的方略上,同此前的王朝差不多,都是宣揚儒家的...

漢武帝後宮有多少位皇後 她們的結局是什麼

漢武帝後宮有多少位皇後 她們的結局是什麼

對漢武帝劉徹一生有多少位皇後?都是怎樣的結局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太子拒婚陳阿嬌,真傻。如果我兒子娶了她,皇帝的位子就輪到我兒子坐了。”王娡想著,馬上動身去找館陶公主,為四歲的兒子劉徹求娶她的女兒陳阿嬌。館陶公主正在生氣呢,她前幾天不顧臉麵,去找弟弟漢景帝劉啟的寵...

陶侃是誰?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陶侃是誰?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陶侃是東晉為數不多的名將,也是為人正直的官員之一,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陶侃年幼而孤貧,最初任縣中小吏。家裏很窮,父親去世的早,和我們一樣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一次,鄱陽郡孝廉範逵途經陶侃家。時值冰雪積日,倉促間陶侃無以待客。他母親於是剪下自己的長發賣給別人做假發,...

曆史上薄太後是什麼出身?她的一生都經曆了哪些事情?

曆史上薄太後是什麼出身?她的一生都經曆了哪些事情?

在中國曆史上,功成名就大多是屬於男人的,而他們背後的女人卻會常常被人們忽略,這是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薄姬的出身其實很低微,她是一個私生女,父親是吳郡人(今江蘇一帶),史書隻記載姓薄,母親是以前魏國的宗室之女魏媼,私通生了薄姬,後來魏豹做了魏王,所以她母親就把他...

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鬥 蜀漢統一天下劉禪會是明君嗎

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鬥 蜀漢統一天下劉禪會是明君嗎

還不知道:如果蜀國統一,劉禪會被視為明君嗎?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東漢末年,豪雄迸發,天下英雄逐鹿大江南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時勢,孫家三代占據江東,天險護佑,民意順遂,落魄皇室劉備知人善用,從微末之中崛起,占據富饒的巴蜀之地,國富糧食足。天下三分,孫劉聯合...

張鬆:東漢末年劉璋部下,暗助劉備被劉璋斬殺

張鬆:東漢末年劉璋部下,暗助劉備被劉璋斬殺

張鬆(?-212年),字子喬(字永年為演義混淆,實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東漢末年劉璋部下。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張鬆為益州牧劉璋別駕從事,被派遣至曹操處而不為其所存錄,因而懷怨恨。回蜀後,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並說璋連好劉備;其...

甘寧:三國時期東吳大臣,粗野凶狠但厚待士卒

甘寧:三國時期東吳大臣,粗野凶狠但厚待士卒

甘寧(? - 215年),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甘寧少年時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隻財物,崇尚奢華,人稱錦帆賊。青年時停止搶劫,熟讀諸子。曾任蜀郡丞,後曆仕於劉表和黃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

謝夫人:吳大帝孫權的原配發妻,她為何鬱鬱而終?

謝夫人:吳大帝孫權的原配發妻,她為何鬱鬱而終?

孫權是三國中稱帝最晚,也是最年輕的領導者,直到公元229年,他才正式登基稱帝。孫權在稱帝前,娶過兩個女人,謝夫人和徐夫人。下麵說一說孫權的原配發妻謝夫人的故事。謝夫人出身江東的書香門第會稽謝氏,她的父親是謝煚是東漢尚書郎、下邳徐縣縣令,叔父謝貞是建昌縣長。謝煚在黃巾起義後辭官回鄉,而孫權的父親孫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