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朱熹的讀書態度:居敬、成誦

中國曆史2天前3

朱熹的讀書態度:居敬、成誦

朱熹早年在劉子羽、劉子翬家塾讀經受學時,就已懷著異乎尋常的虔誠、崇拜之心,開始潛心研讀程頤、程顥和張載的著作。朱熹讀書的目標非常明確,是為了窮理,是為他後來自己著書立說打基礎、做準備。他說“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於居敬而持誌。此不易之理也。”

首先朱熹強調讀書必須“居敬”,即態度恭敬,精神專一,用心讀書。他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隻漫浪通讀,決不能記,記不能久也。三到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子學歸·教化》)朱熹說的讀書要做到“三到”,意在強調讀書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要聚精會神,打起精神讀。他在《讀書法》中說:“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十七八歲時他讀《孟子》時隻逐句去理會,更不通透。二十歲之後,他方知不可恁地讀。他發現原來許多長段,都自首尾相照管,脈絡相貫串。這時候他讀《孟子》才覺得其意思極為通快了。朱熹認為讀書是一個以吾心“體驗”聖心的過程,即是以自家之心體驗聖人之心,以心觀心、吾聖合一的過程。若不堅持用心讀書,是達不到這個讀書效果的。

其次朱熹強調讀書必須熟讀成誦。為什麼必須熟讀成誦呢?因為隻有“成誦方精熟。”那麼什麼叫成誦呢?他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隻是要多讀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今所以記不得,說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朱熹當年在劉子羽、劉子翬“六經堂”接受家塾時,為了領會經義,劉子翬就規定諸生們書要“讀”,不許看。因此,當時在十七景園林山水環抱之中的“六經堂”,日夜總是一片弦歌誦讀之聲。朱熹十七八歲讀《中庸》、讀《大學》時,每天早起之一件事便是必要誦讀十遍。當他讀到《中庸》雲“人一己百,人十己千”時,大大為之警勵奮發。而當他讀到《中庸》中“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時,他“奮發感慨,不能自已。自此為學,方有寸進。”他終身還好飲酒背誦屈原《楚辭》、諸葛亮《出師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杜子美詩,晚年退居山林,在福建“武夷精舍”讀書、講學、著述期間,依然堅持讀書成誦,“與其門生弟子挾書而誦,取古《詩》三百篇及楚人之詞,哦而歌之,得酒嘯詠。”(韓元吉《武夷精舍記》)

朱熹活到71歲,終其一生,陪伴他的始終是讀書和著書。他之所以能夠做到通過讀書寫出《詩集傳》、《易學啟蒙》、《四書章句集注》、《韓文考異》、《楚辭集注》等等著作,全賴於讀書過程中的“用心”和“成誦”。可以說用心讀書、熟讀成誦是他讀懂書的秘訣。檢視我們今日之學生讀書教育和全民閱讀現狀,是不是有失當年朱熹讀書“用心”和“成誦”的良好習慣和優良傳統呢?(塗石)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複【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社區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3822.html

“朱熹的讀書態度:居敬、成誦” 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