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唐玄宗命令向太子下跪,安祿山說了什麼?

中國曆史8年前 (2016-09-12)2

唐玄宗命令向太子下跪,安祿山卻說:太子是啥官?我隻向皇帝下跪,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安史之亂,是中國影響更大、破壞力更大的叛亂。公元755年,安祿山在範陽發難,20萬鐵騎席卷二都,給唐朝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和損失。而這場叛亂也標誌著,中國封建王朝的頂峰已經過去。後世的王朝,再不複盛唐之勇。

對於安祿山為何造反,學者們對此眾說紛紜。從實力對比來說,安祿山雖然兵強馬壯,但人數上仍不及唐朝。以河北三鎮之力,雖然一時能勝,但長期以往,對抗不了唐朝中央以及河東、西北節度使的聯合。很顯然,安祿山的叛亂是一種賭命行為,賭得就是唐朝一方會出現失誤。

那麼安祿山為何會在雙方實力對比懸殊情況下,悍然造反呢?這就要從安祿山與太子的關係來說起了。

從能力上來說,唐玄宗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的英主。但作為父親,卻是一個不念親情、殘忍噬子的禽獸。原本,唐玄宗的太子是李瑛。但到了公元733年,武惠妃以宮中有盜賊為名設下詭計,將李瑛、李瑤、李琚等三位親王引入宮中。三王入宮後,武惠妃借口三人披甲入宮,誣告他們謀反。

對於如此明顯的汙蔑,唐玄宗竟不分青紅皂白,一日之內將三位親王全部判處了死刑。而這個事件,便是震驚天下的“一日殺三王”事件。

李瑛被殺後,壽王李亨繼承了太子之位。有了兄長的前車之鑒,李亨自然處處小心、事事恭謹。然而即便如此,李亨仍免不了被唐玄宗威脅,屢次遭到敲打,好幾次都差點被廢。宰相李林甫很快便摸透了唐玄宗的想法,於是他在皇帝多次饞毀太子,欲廢之而後快。

但作為太子,李亨自然會參與國家大政,與一些邊將和朝臣結好。其中,李亨與唐玄宗假子——王忠嗣從小一起讀書,關係非常要好。同時,王忠嗣是當時唐朝戰無不勝的軍神,官至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可以說,整個唐朝西北乃至河東軍區,都是太子的支持者。

正所謂“太子唯兵強馬壯者得之”。太子有西北軍區的支持,自然讓唐玄宗和李林甫如坐針氈。於是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河北軍區,將本是一介雜胡的安祿山扶植為統領三個軍鎮,擁有20萬大軍的強力節度使。

就這樣,唐玄宗、安祿山與李林甫便組成了難以動搖的三巨頭同盟。對於安祿山,唐玄宗可謂是寵信到極點,不但一再加封官位,甚至還將他封為東平郡王,開啟了異姓節度使封王的先河。

除了官爵之外,唐玄宗也從各種細節入手,顯示自己對安祿山的寵愛。《資治通鑒》載,

“上嚐宴勤政樓,百官列坐樓下,獨為祿山於禦座東間設金雞障,置榻使坐其前,仍命卷簾以示榮寵”。

為了“報償”唐玄宗的寵愛,安祿山也使盡各種解數,證明自己對皇帝的忠誠。為此,他甚至不惜認比自己小16歲的楊貴妃為母。安祿山與楊貴妃之間親密無間,甚至出現了很多醜陋的謠言,但唐玄宗卻絲毫不以為意。

有了安祿山這支槍杆子的支持,唐玄宗便可放心大膽地敲打太子以及他背後的西北軍頭們。公元749年,王忠嗣獲罪,最終憂慮而死。太子失去了更大的靠山,安祿山也除去了一個更大的對手。畢竟有王忠嗣在,安祿山根本無法叛變。

除此之外,安祿山還逢場作戲,配合唐玄宗侮辱太子。《舊唐書·安祿山傳》記載:

安祿山在朝時,玄宗命見太子,“祿山不拜。左右趣之拜,祿山拱立曰:‘臣胡人,不習朝儀,不知太子者何官?’上曰:‘此儲君也!朕千秋萬歲後,代朕君汝者也。’祿山曰:‘臣愚,向者惟知有陛下一人,不知乃更有儲君。’不得已,然後拜。上以為信然,益愛之”

簡單翻譯來就是,唐玄宗命安祿山向太子下拜,安卻故意裝傻說自己是胡人,不知道太子是啥官,不能下跪。此後他更是拍著胸脯宣稱:“我心裏隻有陛下之人,儲君太子是什麼鬼?”

不拜太子,不僅可以顯示自己隻聽命於皇帝一人的忠貞,還顯示了自己與太子毫無瓜葛。雖然得罪了太子,但是卻能討好皇帝,這筆買賣暫時還是劃算的。

安祿山之所以如此有恃無恐,是因為他與唐玄宗、李林甫建立了聯盟,他似乎滿以為李林甫一定能扳倒太子,另立新的儲君,以此來保持自己的富貴和性命。然而李林甫去世後,政敵楊國忠繼承了相位,而太子的地位卻始終屹立不倒。

唐玄宗已經年過70,朝廷內有太子和政敵,朝廷外有敵對的西北藩鎮,安祿山已經騎虎難下。安祿山能保持對這些勢力的優勢,完全是由於玄宗對他的寵信,一旦玄宗去世,等待安祿山的必然是被攻訐消滅的命運。

隨著玄宗年齡的增大,其他勢力對他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安祿山對此心知肚明,因此才會“自以曩時不拜太子,見上春秋高,頗內懼”。這也是安祿山發動叛亂的一個外部原因。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609/83672.html

“唐玄宗命令向太子下跪,安祿山說了什麼?” 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