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從金融視角看甲午戰爭

中國曆史4天前4

今年是甲午戰爭爆發130周年。直到今天,不斷有學者撰文探討晚清戰敗的原因,有人歸結為帝後黨爭、中央 *** 內部的分化(戚其章,1984);有人認為戰前袁世凱在朝鮮的誤判、外交上的失誤(侯宜傑,1984);還有的歸因於北洋艦隊整體素質低下、戰鬥力不強(靳天宇,2013)。總之,從政治、外交和軍事各個方麵都可以找到諸多原因。從金融史角度出發,筆者認為晚清之所以在甲午戰爭中失敗,一個重要因素乃是現代金融製度的缺乏。

19世紀60年代,中日兩國麵對西方列強的進入,幾乎在同一時期開展了“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開啟了近代化進程。然而經過三十餘年的發展,清王朝並沒有在經濟體製各方麵進行深刻改變,隻在軍事工業上獲得有限發展。整個社會依舊在傳統的窠臼裏打轉,未能往現代化方向邁出實質性的一步。而日本的“明治維新”不僅在政治上確立了君主立憲製,經濟上也建立了現代金融製度,以及完整的現代工業化體係。日本由此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險,並快速成為一個新興資本主義強國。

甲午海戰開戰前,中日兩國的財政收入大致相當。清朝一年財政收入為8000餘萬兩庫平銀,日本的財政收入約1億元,按日元與庫平銀1.4:1的比率算,兩國基本持平(劉誌堅,1994)。清朝的海軍實力並不弱,自北洋艦隊成立以後,清廷投入巨資購買鐵甲艦,打造了號稱“亞洲之一、世界第九”的海軍。然而由於軍費有限,從光緒十四年(1888年),直至甲午戰爭爆發(1894年),北洋艦隊再沒有增加新的戰艦,裝備也一直得不到更新。大量海軍經費被挪用修建頤和園,為慈禧太後的六十大壽獻禮。頤和園修成後,戶部又以“庫款支絀,虧短甚巨”為由,沒有給艦隊添置裝備。北洋海軍各種戰備和彈藥也都不足,倉促應戰,焉能不敗?

日本自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以後,每年添購新艦,到甲午開戰前購置的戰艦,速度與快炮設備皆遠勝中國。於是甲午戰火一起,日本聯合艦隊很快橫行海上,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百年以來,國人無不扼腕。

戰爭是一門燒錢的藝術。近代以來,軍事行動通常都伴隨著金融戰爭。能否在短期內持久、迅速籌措到大量軍費,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甲午海戰爆發前,清 *** 對戰爭估計不足,準備也很不充分。李鴻章請求戶部撥款二三百萬兩以作戰費,而清 *** 拿出了18萬兩(中國史學會,1955)。

戰爭爆發後,清 *** 手忙腳亂地開始籌措經費。1894年8月,戶部提出停止工程、核扣俸廉、預繳鹽厘、酌提運本等緊急措施。此後又提出商行捐輸、息借商款等其他舉措,辦法不可謂不多,但收效甚微。1894年9月,甲午戰爭中決定性的黃海海戰已經結束,北洋水師覆滅幾成定局。

如果在戰爭後期,清軍在陸戰中扳回一局,中國還可以少些損失。然而,清 *** 仍然沒有辦法籌集到足夠軍費。李鴻章建議舉借外債,戶部以往年“息借洋款,多論磅價,折耗實多”為由斷然拒絕。戶部使盡所有辦法籌不到足夠軍費,最後不得已又隻能求助外資銀行。1894年11月,清廷以7%的年息向彙豐銀行貸款1000萬兩。1895年1月,又向彙豐銀行借300萬英鎊,折銀1865萬兩,年息6%(許義生,1962)。這兩筆外資銀行的借款是甲午戰爭中清 *** 軍費的更大來源,然而此時戰爭已近尾聲,清軍在遼東戰役中沒能挽回敗局。在整場戰爭中,中央與地方總共籌集了6109萬兩白銀,實際用於作戰的費用4465萬兩,其中58%是外債。

與晚清不同,日本 *** 自明治維新之後,大力推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等政策,並建立了一個相對完善的現代金融體係。根據伊藤博文的建議,日本 *** 於1872年頒布《國立銀行條例》,設立國立銀行,這是日本現代金融業的開端。1880年橫濱正金銀行成立,這是一家具有半官方的外彙專業銀行,在國外廣泛設立了分支機構,為日本對外貿易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1882年,《日本銀行法案》頒布,中央銀行隨之建立。在此以後,日本銀行與橫濱正金銀行並駕齊驅,形成金融業的“雙頭體製”。到1889年,日本的現代銀行已達218家,類似銀行的各種會社達695家,共有資本3189萬元(Tamaki,2005)。

除了完備的銀行體係(間接金融),日本還建立了證券市場(直接金融)。1878年,明治 *** 建立東京股票交易所,這就是今天的東京證券交易所。1894年8月,甲午戰爭已經爆發,日本 *** 通過證券市場發行軍事公債,預定5000萬元,實際認購達7695萬元,其中各銀行應募資金達3000多萬元。明治 *** 為準備這場戰爭,早有25000萬日元的軍事預算,實際使用的軍費為22367萬日元,折銀約15976萬兩,是中國的近4倍。通過證券市場募集的資金達11680萬元,占實際軍費支出的52%(劉誌堅,1994)。

表:日本明治時期與晚清金融發展比較。 資料來源:根據洪葭管(2003),Tamaki(2005)整理。

反觀晚清,甲午戰爭之前,中國還沒有一家現代意義上的本土銀行。雖然有識之士早有倡議,建立現代化的金融機構。1859年,太平天國的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就提出“興銀行”的主張。1894年,鄭觀應出版《盛世危言》,也有關於設立銀行的詳細論述。容閎、張謇等知識界精英都提出過類似主張,洋務派的代表盛宣懷也一直著手創辦本土銀行,然而因為各種因素,創辦本土銀行始終難以落地。

中國雖然有舊式的金融機構——錢莊、票號、賬局和銀號等,但是經營方式陳舊,資本金十分有限,不能為國家籌集大規模資金。沒有現代的金融市場填補軍費空缺,財政收入也不可能在短期內一下子增加,無奈之下,戶部尚書翁同龢建議“開海軍報效之例”,向商戶借款。然而當時清 *** 信譽掃地,沒有商人願意借給 *** ,所謂的“報效”成為 *** 變相的勒索。直至戰爭結束,京師、直隸兩地通過息借商款籌得200萬兩,山西隻籌得40萬兩,相比外資銀行的舉債,可謂杯水車薪。

甲午戰敗,中國麵臨巨額賠款,清 *** 此時才進一步明白建立現代金融製度的重要性。在盛宣懷的努力下,中國通商銀行終於在1897年成立,彼時距離日本建立本土的現代銀行遲了25年,距離中國出現的之一家現代金融機構——1845年英國人設立的麗如銀行(Oriental Bank)——已過去半個多世紀。

甲午戰爭是中國乃至遠東近代曆史上劃時代的重要事件,不僅對中日兩國產生了巨大的直接影響,也使遠東國際形勢的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次戰爭以中國的慘敗而告終,是持續三十餘年之久的洋務運動最後失敗的標誌(戚其章,2000)。

晚清的洋務運動,源於“自強”願望。清 *** 認為,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製器為先,製器又必須開辦鐵廠,開辦鐵廠不能不辦鐵路,辦了鐵路又不能不辦銀行。從今日眼光來看,恐怕是一種因短視而形成的逆向思維。直至甲午戰敗,清 *** 終於認識到,如果沒有金融製度上的變革,將成為洋務事業的障礙。經此周折,朝廷終於批複創辦銀行,因此有了1897年的中國通商銀行。1905年,清 *** 又成立戶部銀行,嚐試建立中央銀行,並進行幣製改革——中國的金融業這時開啟了現代化進程。從某種程度講,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民族覺醒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中國通商銀行舊址(上海中山東一路6號) IC photo 資料圖

中國人創辦本土的現代化銀行,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製度層麵”、而非“器物技能層次”的重要變革。為什麼1897年成立了中國通商銀行之後,隨即在1898年出現“戊戌維新”?這兩件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但發生在一前一後絕非偶然,頗耐人尋味。隻不過,這一切都比日本晚了二三十年。

(作者丁騁騁為浙江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民間金融和金融史等;毛子涵為浙江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3578.html

“從金融視角看甲午戰爭” 的相關文章

多爾袞和豪格相互爭奪皇帝的位置 最後為何是順治登基

多爾袞和豪格相互爭奪皇帝的位置 最後為何是順治登基

對多爾袞與豪格爭奪皇位,為何順治能登基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從輩分上來說,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但從年齡上來看,豪格卻比多爾袞大2歲,皇太極去世時,豪格34歲,多爾袞32歲。多爾袞足智多謀,善於猜度人心,本來豪格能輕鬆獲得皇位,卻被多爾袞攪黃,最後還被多爾袞整死了。豪...

吳班:蜀漢時期外戚、將領,在蜀漢將領中有較高地位

吳班:蜀漢時期外戚、將領,在蜀漢將領中有較高地位

吳班,字元雄,生卒年不詳,兗州陳留郡(治今河南省開封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為領軍,隨劉備參加伐吳之戰,後又隨蜀漢丞相諸葛亮參加北伐曹魏的戰爭,並於公元231年(建興九年)的北伐中大破司馬懿。官至驃騎將軍,封綿竹侯。吳班以豪爽俠義著稱於當時,又因族...

為什麼劉備去東吳娶秦時隻讓趙雲跟隨?有何打算?

為什麼劉備去東吳娶秦時隻讓趙雲跟隨?有何打算?

漢昭烈帝劉備,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曆史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想必大家對這個典故的來曆已經非常清楚了。這個故事說的是,東漢末年三國爭霸時期,孫權想取回荊州四郡,周瑜獻計“假招親扣人質”,將孫...

康熙見到乾隆驚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發現了什麼

康熙見到乾隆驚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發現了什麼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康熙第一次見孫子乾隆,為什麼驚得放下了酒杯,他發現了什麼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封建時代的帝王總是承受著後人更多的討論,他們一生的作為或好或壞都會成為後代人的談資。這其中,有如商紂王這樣的昏庸的皇帝,也有如武則天這般開天辟...

漢景帝仁厚愛民 最後為什麼讓上萬人陪葬

漢景帝仁厚愛民 最後為什麼讓上萬人陪葬

漢景帝十分樸素,仁厚愛民,為何會要求上萬人為他陪葬?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倘若說起漢景帝的話,世人都會稱讚不已,此人是漢文帝劉恒嫡長子,孝文皇後竇氏(即竇太後)所生,也是西漢時期的第六位皇帝。漢景帝十分樸素,仁厚愛民。除了平定七國之亂以外,從來沒...

孫瑜:三國時期東吳宗室將領,喜好典籍,擅於安撫部下

孫瑜:三國時期東吳宗室將領,喜好典籍,擅於安撫部下

孫瑜(177年-215年),字仲異,吳郡富春人,孫堅之弟孫靜的次子,孫權的堂兄。官至奮威將軍、丹楊太守。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孫瑜初以恭義校尉的身份統領士兵,曾跟隨周瑜、孫權等人征戰,擅於安撫部下、招降納順。孫瑜愛讀古籍,又請學者馬普來為將領官員的子弟講學,於是...

張九齡是誰?曆史上的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張九齡是誰?曆史上的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眾多詩人當中,張九齡可謂是官場情商比較高的一位。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張九齡是嶺南(今廣東韶關)人,自幼聰明伶俐,才智過人,在現代社會剛進學前班的五六歲年齡時,就能夠出口成詩,被當地人引為驕傲。當地迄今還流傳著他的不少故事。7歲那年他隨家人去遊覽寶林寺,此時恰逢韶州府太守率領本府的官...

張承:三國時期東吳大臣,為人勇壯剛毅,能甄識人物

張承:三國時期東吳大臣,為人勇壯剛毅,能甄識人物

張承(178年-244年),字仲嗣。徐州彭城縣人。三國時孫吳大臣,輔吳將軍張昭長子,其妻為諸葛瑾之女。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張承年少時以才學知名,與諸葛瑾、步騭、嚴畯交好。曆任驃騎將軍西曹掾、長沙西部都尉等職,後任濡須都督、奮威將軍,封都鄉侯,故又稱張奮威。赤烏...